王 帆
作為一名小學低年級的美術教師,由于自己長時間從事低年級的美術教學,對于這個年級的教材相當熟悉。所以對授課的內(nèi)容我并不陌生,然而最困擾我的就是課上的紀律問題。
我認為,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也是大多數(shù)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學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比如小學美術二年級課本第十三課《小豬蓋房子》。因為是手工課,需要學生相互合作完成。所以他們會湊在一起各抒己見,但他們卻不會像大人那樣可以克制自己。這樣勢必會造成課堂紀律松散。運用橡皮泥、紙盒、廢舊飲料瓶相結(jié)合制作的方法,又是一種全新的制作方法。很多學生都覺得很有趣,難免就要發(fā)出聲音,這就造成了上課紀律的混亂。還有就是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時候可能需要小組間進行交流創(chuàng)作,課堂也會顯得不安靜??蓡栴}在于,這種形式上的“亂”卻并非無效:學生在一起能互相幫助,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怎樣才能兼顧呢?既要學生學好,又要學生紀律不亂,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呢?這不僅在工作中深深困擾著我,甚至在生活中,我也會時時想起,進而頭痛不已。
為人師又為人母,讓我的工作和生活一片忙碌。在一個溫暖的午后,陪伴孩子的我突然吃驚地發(fā)現(xiàn),我那不滿兩周的兒子身上居然有著我的學生身上的“共性”,并且他們是那么的相似:頑皮、好動。在玩兒的興起時,不會認真地聽我把話說完。于是,我不得不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方式和他交流,以達到教育他的目的。
“能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呢?雖然他們相差六、七歲,但他們同樣是頑皮、好動的孩子啊?!蔽覟樽约哼@個想法開心不已。
于是,我嘗試著把教育孩子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一些激勵機制。在課堂上,我用“小紅花”做記錄。記錄學生方方面面的表現(xiàn)。如:課堂紀律方面、用具準備情況、完成作業(yè)情況、課堂上的精神面貌和態(tài)度等,并定期向?qū)W生公布。現(xiàn)在看來效果還不錯,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好的方法,在組織教學上要收放自如,要處理好個別活躍的學生,讓他們不僅在語言和肢體動作上活躍,還要在課堂上頭腦思維活躍。
作為教師本身,也要加強學習,多動腦筋,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藝術,巧妙地運用一些教學方法,一定能將自己的美術課堂組織得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河北省遷安市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