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國隆
語文教學長期不盡如人意。多年以來,不少仁人志士為此想盡了辦法,曾提出過各種各樣的設想。從觀念認識上、課程設置上進行了多次探索,但收效都欠理想。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提倡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活力。不少同仁似乎看到了語文教學新曙光,在教學第一線,進行了多次的探索和嘗試,且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
素質教育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課題,要求面向全體同學,注重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有特色的發(fā)展,它將滲透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不一定問津那些高層建瓴的教學模式,只要把語文置于真正的“生活”中,從最基礎的東西抓起,語文就會生機盎然,充盈活力,煥發(fā)勃勃生機。
一、多識漢字,規(guī)范書寫
為學之旨,用字為上。不少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現(xiàn)象,沒有實現(xiàn)知識的真正落實。此種局面,不可能集中力量去突破,唯有經常性要求學生利用可利用時間有意識進行積累。強調不要求短時間內速帶求數量,而要留心自己和學習生活,追求一個“有心”,做到“持之以恒”。另外,要求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加深理解。還要提倡課后多練筆,把識字與寫作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漢字書寫原本就是一種語文能力的體現(xiàn)。面對漢字書寫不規(guī)范的同學,教師應一方面正確指導、嚴格要求,一方面強調漢字書寫的重要性、實用性,以引起同學們對漢字書寫的重視,同時簡介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知識,用同學們求美心理來達到熱愛漢字的目的。有了一定的識字量,規(guī)范了書寫,語文的天地就有了我們馳騁的空間。
二、想說漢語,會說漢語
葉圣陶先生說:“善于說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倍F(xiàn)代生活中口頭交流越來越多,說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而且說又是語文綜合素質的主要體現(xiàn)。為此,說不好漢語,那是一種悲哀,而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令人無限自豪。可我們的學生,在多人場合不敢說話,讓其回答問題表述常欠連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心理、在于基礎、在于缺乏訓練。為此,應從兩個方面著手:1.明確說的重要性,激發(fā)說的興趣。讓學生明白,說話能力是一種綜合性能力,它可以訓練人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知識結構及其他有關因素。語言的發(fā)展對思維的發(fā)展特別有利,可訓練我們思維的敏捷性、條理性、靈活性、開闊性以及表達的流暢性和邏輯性。善于說話、勇于展示自我風采之人才能抓住更多的機會,一展自己的抱負;2.營造說的環(huán)境,搭建說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尋找一些話題材料進行說話訓練??梢詮淖晕医榻B入手,接著要求學生登臺演說,甚至允許拿材料讀,進而加上一定要求,如說話接力賽、圍繞一個中心說,依此類推循序漸進。同時要求學生要留心生活,積累語言。課堂上教師身先士卒,規(guī)范語言,同時力爭少說,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說話。學生有了說的興趣,有了說的機會,說話能力自然會提高,這也必將促進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
三、加強背誦,擁有材料
新課標明確要求加大學生背誦量。誦讀教學又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精華。語感是天性也是修養(yǎng),“熟讀唐詩三百首”造就了多少文學巨匠。當語文課堂上常響起瑯瑯讀書聲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意味著學生們已經開始觸摸到“文心”了,那是語文的一派天籟。背誦蔚然成風,接下來自然是引用成風。背誦能直接刺激學生的思維,這與素質教育要求相吻合。背誦內容又都是名家名作,這不僅積累了材料,而且由于思想性高、人文性強、文學性濃,對學生的健康修身和藝術熏陶效果也非常好。為此,不僅要求學生背誦課本要求的篇幅,而且應選擇一定量的課外詩歌作為補充,用來拓展視野,另外應選擇一定量的課外詩歌作為補充,用來拓展視野。實踐證明,這種方式學生樂意參與且興趣盎然。在作文中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被動局面將大有改觀。
四、激發(fā)興趣,挖掘潛力
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在教學中激趣的重要。老師在講課時語言應力爭新穎別致、情趣洋溢。如設計好一個開場白,抓準一個興趣話題,語言滲透幽默感等。借用學生好奇、好勝、好新鮮的心理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我們的教學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肯定學生的特長,特別是對差生特長的肯定。另外,不妨借助環(huán)境進行熏陶,激趣效果也很好。總之,潛力無限,激趣是手段,只要兩者相得益彰,語文教學的前景必定可觀。
五、不拘標準,靈活自由
素質教育要求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思維開放性,才有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張揚學生的長處,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不應看問題過于一致,無須追求標準。教師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回答所謂的“彎彎的月亮像小船”,而應充分地肯定諸如“彎彎的月亮像豆角,像鐮刀,像媽媽的眉毛……”多向學生提一些多元性問題,激發(fā)學生對事物的多維認識、創(chuàng)新認識。
以上措施,在教學第一線存在一定困難,短時間內可能造成學生分數下降現(xiàn)象,會引來人們的非議,但這只是暫時的。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這樣,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堅持做下去,定會有令人驚喜的收獲。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xiāng)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