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軼
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動態(tài)生成以其具有的主體性、互動性、真實性、豐富性、過程性、開放性、復雜性等特點逐漸被人們認識,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漸漸成為思想品德課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構建充滿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課堂應是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當務之急。
一、構建課堂教學的情境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重視培養(yǎng)學生提問、質疑的能力,并在學生對探究產生困難時,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提出首先要為學生營造發(fā)現(xiàn)問題的良好氛圍。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梢詮囊韵聝煞矫嬷?一是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保持學生的興趣。如通過漫畫、小品、故事、錄像、多媒體課件展示逼真的景觀,讓學生興趣大增。二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造成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鉆研教材,發(fā)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fā)因素,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后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開放應是全方位的。一是開放教學內容。書本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課堂的唯一材料,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是學生記住、背會了多少知識,而以教材為載體,使學生學會學習、適應社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沖破教材的束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又要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時事熱點、影視傳媒、網絡信息等,引進必需的素材和知識,帶領學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會。二是開放學習形式。傳統(tǒng)課堂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劃定了學生統(tǒng)一的學習方式,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課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jù)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或自找伙伴,讀、講、議、做自主采用,手、腦、口充分地活動起來。三是開放教學評價。在評價形式上要將筆試、口試與實際行動相結合,自評、他評與教師評相結合。四是開放學生思維。傳統(tǒng)教學強調對問題解決的常規(guī)思維、邏輯思維。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課堂應具有多元性、開放性的特征,不去追求某種標準化的、狹隘的、唯一的方法和答案,強調多元價值取向,答案不求統(tǒng)一,允許學生依據(jù)自身的知識、經驗和思維大膽發(fā)表個人見解,鼓勵創(chuàng)新,使學習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知識、智力、情感、人格意義的構建過程。
三、倡導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教師在教學中,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要循循善誘,啟發(f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大膽嘗試,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標新立異,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與眾不同的途徑,倡導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實踐操作上,我們采用了“三步走”:一是拋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質疑,學會分析論證、歸納演繹,做到自圓其說。二是“主體嘗試探究”,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究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案、多種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關注現(xiàn)實,講清現(xiàn)實中熱點的內涵、形成、發(fā)展、知識聯(lián)系和學科內、學科間分析的角度。
教師的課堂設計要更多地考慮讓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加大信息量。要結合教學進度,講最新材料、講熱點材料、講興趣材料,以材料為載體、用知識作鋪墊,通過討論、辯論等方法,拓展教學時空,完成教學任務。在講解中,引發(fā)學生爭論,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對學生的不同見解不輕易否定,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思維創(chuàng)新的愉悅感。
四、加強課堂知識的實用性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知識,加強課堂知識的實用性。因此,教師應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重視課堂教學生活化。思想品德課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并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后有用,這樣一來將有助于使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深奧的教學內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教學內容生動化,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現(xiàn)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編寫得確實好,貼近學生生活,也為課堂設計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素材。如在學習“學會理財,合理消費”時,教師應從學生的日常消費生活入手,使學生能夠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學會理財,勤儉持家,積累財富;掌握如何去合理消費、綠色消費、環(huán)保消費等知識。這樣一來,就會使學生感覺到,學習這一單元對自己的生活與習慣有很好的指導意義,馬上就會使我們這一單元的知識變得鮮活,不再抽象和陌生,不再空洞和蒼白。
(責編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