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琴
【摘 要】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要注重目標導向,明確合作探究的方向性,要加強目標指導,保證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形成目標開放,促進合作探究的生成性,避免盲目性,增強有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合作探究;三維目標
【中圖分類號】G 623.15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1671-1270(2009)4-0086-01
合作探究學習是課堂教學最為普遍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無效的合作探究現(xiàn)象比比皆是,那么怎樣檢驗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呢?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在思想品德課三維目標中,更為重要的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追求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就要積極利用教學目標功能去引導和促進合作探究學習,使整個合作探究過程始終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步步深入,避免盲目性,增強有效性。
一、注重目標導向,明確合作探究的方向性
教學目標首先具有導向功能,合作探究不是學生的任意探究、盲目探究,而是教學目標指向十分清晰明確的探究活動。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問題時,要根據(jù)三維教學目標,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整合中提出明確的探究方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要深入解讀文本,突出重點和難點知識,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注重在過程與方法中的體驗和感悟,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確定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特點決定,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具有突出的地位,在三維目標導向中,要讓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成為主體導向,使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的方向能夠直指探究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以確保思想品德課富有教育性。如在教學《隱私和隱私權》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情境:小宇在與婷婷聊天中透露了自己小學時曾患過間隙性癲癇,漸漸地,班上很多同學都知道了此事,不少人開始疏遠她,小宇為此感到很痛苦,并且在網(wǎng)上質(zhì)問了婷婷:你怎么可以把我告訴你的秘密告訴別人呢?婷婷卻說我有什么錯呢?這個事情又不是我捏造出來的,是事
實,我沒有錯!根據(jù)這一情境,要求請同學們進行合作探究:是什么原因?qū)е滦∮钊绱送纯?婷婷的想法有道理嗎?你認為老師會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如果你是婷婷,你會怎么做?這一探究性問題,從知識與能力目標而言,它體現(xiàn)了有關隱私權概念的重點知識,通過問題探究,弄清了尊重隱私權與實話實說的關系,提高了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從過程與方法目標而言,這樣的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情境和問題探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從態(tài)度和價值觀而言,通過合作探究,同學們認識到:婷婷公開好朋友小宇的談話內(nèi)容,其行為侵犯了小宇的隱私權,同時也是沒有責任和不講信譽的表現(xiàn)。尊重他人隱私,要強化責任和信譽意識,親人、朋友之間分享一些秘密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所以應當為對方保守秘密。
二、加強目標指導,保證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中的“合作”最主要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是合作探究的主體,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學實踐中,最容易出現(xiàn)的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老師主宰課堂,一味地說教和灌輸,信息傳遞是單向的,很少有合作探究的教學行為,這當然是要摒棄的。但是在現(xiàn)在的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完全由學生來主宰課堂,使得教師的職能和主導地位旁落;表現(xiàn)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只有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成為旁觀者。事實上,在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的參與是不可缺少的,教師是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合作探究中,探究性問題是學習活動的介質(zhì),教師、學生是平等的合作者。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教師在自身閱歷、動機、信念、特質(zhì)、能力、眼光等方面一般來說較優(yōu)于學生,所以,在合作探究活動中一味地讓學生的自主探究來左右教學流程,是很不切實的,更是不尊重教學規(guī)律的體現(xiàn)。離開了老師首席作用的合作探究是很難成為有效探究的。如讓學生探究“怎樣看待社會的公平?”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而對于這些“不公平現(xiàn)象”,學生往往不能正確、客觀地對待和處理,如果教師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指導,就容易產(chǎn)生偏激想法,甚至會產(chǎn)生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從而使探究因偏離方向而失去應有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以自身的知識優(yōu)勢和經(jīng)驗優(yōu)勢,及時給予學生目標指導,以確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當然,在學生的合作探究中,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克制,只要學生探究的方向不發(fā)生偏離,教師就不必過多的干擾學生的自主探究空間,讓學生去充分探究、主動探究、有效探究。
三、形成目標開放,促進合作探究的生成性
我們強調(diào)合作探究活動的目標導向,但并不等于用一個既定目標去限定學生的探究活動。思想品德合作探究是一個開放的、變化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當有的同學發(fā)表了獨到的見解時,教師要善于及時捕捉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促進合作探究活動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在設置探究活動目標時,要形成一個目標開放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要為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造條件,催生學生的思想和智慧。如教學《財產(chǎn)屬于誰》時,教師可設置一個目標開放性探究主題:一位出租車司機,送一位客人到達目的地,客人下車離去后,這位司機才發(fā)現(xiàn)客人遺留了一個內(nèi)有一萬元的錢包,這時司機想到車站廣場上正在進行賑災捐款活動,這位司機就把撿到的錢全部捐了出去。你是如何看待司機的這一行為的?這一探究性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多種思想和觀點,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間。
目標的開放性,突出地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的生成性之中,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討論和交流來解決課堂中生成的新問題,這樣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可以有效地地調(diào)動起來,從而有效地達成合作探究的三維教育目標。如教學《平等尊重你我他》時,為了能夠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xiàn)實中的平等尊重觀念,可以設置一個開放性情境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如果你是一個“大權在握”、或者“財大氣粗”、 或者“體力過人”的人,你會怎樣看待其他人?如果你是一位殘疾人,你又會怎樣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平等尊重要求我們在社會生活中怎樣去做。這樣的探究主題目標具有開放性,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的真實想法都是最為寶貴的生存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導,在此基礎上,進行統(tǒng)一的核心價值觀引導──金錢、地位等差異不能超越人格尊嚴,更不能超越人們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總之, 追求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就要積極利用教學目標功能去引導和促進合作探究學習,使整個合作探究過程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步步深入,避免盲目性,增強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