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廣湘
作文教學的關鍵應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提高寫作技巧,使學生保持濃厚而持久的閱讀和寫作興趣。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造作文教學研究的新的增長點,以實現(xiàn)作文教學研究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一、為作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設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
(1)為作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就要加強宣傳和輿論導向的作用,使社會各界不僅認識到作文教學對教育質量的貢獻和對學生良好品德形成所起的重要推動作用;還應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長期性,盡量減少升學考試片面的功利主義的影響;更要充分地認識到“作文即做人”,作文是情感渲泄的閥門,作文是跳躍思維的閃光,作文是一切美好與丑惡、哀傷與快樂、幼稚與成長的記錄。
(2)為教學作文改革創(chuàng)設良好的內(nèi)部發(fā)展環(huán)境。作文教學是語文水平展示的窗口,又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接口,它不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去除浮躁,去除功利心,去除“見物不見人”的偏見,在作文教學時引導學生走好感受、領會、掌握這三步,同時將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人,作為作文教學永恒的主題。
二、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寫作興趣
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噴火”,直到把他們心中的“火”點燃。這個“火”就是對閱讀、對寫作的熱情、愛好和興趣。學生提不起寫作興趣,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的課外閱讀面太窄——為寫作文才去閱讀,平常積累的素材太少了,無話可寫,怎不害怕?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擴大其知識面,增加學生對素材的積累。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重技法傳授,輕閱讀積累,將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截然分開,根本沒有認清作文教學急待破解的難點和關鍵點,那就是要重視閱讀積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閱讀伴隨學生成長。眾所周知,積累性閱讀能扎下創(chuàng)造根基,為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寫作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不會重犯前人的錯誤,重走前人的彎路,或者在低水平上重復前人的勞作,作文教學才會迎來“柳暗花明”的春天。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不僅愛上了閱讀,還愛上了作文,且深深體會到:原來作文并不難。
三、讓學生生活五彩斑斕,使之熱愛生活,增加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
學生提不起寫作興趣,怕寫作文,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在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下,學生的生活過于單調(diào)和乏味。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捕捉,才能充實頭腦,美化心靈,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從初一開始寫日記、周記;每期開學時,我陪學生一起看校園風景,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各種景物,觀察各種人和事并細心體會個人的感受,結果不少同學寫出了好文章。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要鼓勵學生熱情地發(fā)現(xiàn)、用心地體會、大膽地想象、真實地表達,要讓學生覺得作文不是寫不出時痛苦的煎熬,更不是“移花接木”的抄襲,而是一個可以與之“談心”的好朋友,能陪著他們一起快樂成長的好伙伴。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質量,教師就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書面表達需要的情境,讓學生有事可寫,有物可摹,有形可繪,有情可抒,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才能讓學生感覺到寫作是一種生活的需要,就像每天吃飯和呼吸新鮮空氣一樣。
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作文是提筆就有可寫之物,教師應將許多有趣的情景融入到作文教學中,如生動好玩的故事、驚險剌激的冒險、動手動腦的游戲、奇幻有趣的魔法……用多元的情境帶來“興趣”這支魔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我的具體做法是: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保護環(huán)境,我們該怎樣做?班級和諧,我們該如何辦?通過與作文這個朋友的“交流”,同學們思想開了竅,思路打開了,情感也來了。在《假如我是一只鳥》的作文中,從原來打鳥到現(xiàn)在保護鳥類的李君在用心告訴人們: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珍惜鳥類就是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在《我理想中的班級體》一文中,從原來愛與同學打架、罵架到現(xiàn)在友愛同學的王莎在用心告訴人們:班級呈現(xiàn)出的是一片和諧之美,使我們對構建和諧社會充滿信心。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有話可寫,有感而發(fā),有情可抒,怎愁不喜歡寫作?又怎愁寫不生動呢?
五、培養(yǎng)寫作能力,使學生寫作有法有序,讓學生保持濃厚而持久的寫作興趣
學生喜歡旅游,喜歡在假日余暇時到風景名勝度假。游覽之后,不少學生卻不喜歡寫旅游散文,甚至因怕寫而寧愿不去旅游。因此,加強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絕不可輕視、絕不可放松。
1.理論指導,模仿“寫作”
學生在表達真實感情方面問題不少。如何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體驗明明白白、愉愉快快地表達出來呢?我認為要點有二:①作好理論指導,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規(guī)律和技巧,為學生達到運筆自如的境界打下良好的基礎;②模仿寫作,這是作文的基礎,讓學生模仿范文的形式,當然絕不能機械模仿,然后在模仿中有所創(chuàng)新。
2.培養(yǎng)學生“改寫作文”的習慣
修改作文是作文中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作文修改有著不可小視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也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肯定和青睞。但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重教師指導,輕習作講評,重教師批改,輕學生參與的現(xiàn)象較為普遍。我認為,作文教學課堂是教師的舞臺,更是學生的舞臺。
(1)教師要做到詳批細改。教師在潛心批閱習作時,那些緊扣時代脈搏、文字清麗、思維活躍,洋溢著純真情趣的文章,便異彩紛呈地展現(xiàn)于教師面前,讓教師欣喜地感受到學生能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敢于點擊現(xiàn)實,能抒發(fā)真情實感;同時也讓教師欣喜地感受到學生的想象空間日益拓展,開放性思維得到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加強。教師喜愛作文之情使油然而生,厭教之情也就蕩然無存了。
(2)學生批改。培養(yǎng)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就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我在作文評改時,除了教師本人評改外,還采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找出優(yōu)點,指出缺點,重在鼓勵,如推薦朗讀、張貼優(yōu)秀習作等。然后教師和學生一道分析研究習作的成敗得失,總結經(jīng)驗,為下次作文教學提出建議。我由衷地感到,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作文修改,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推動力,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3)保留習作,班班相傳,屆屆相傳。習作既代表著學生成長的足跡,也是我們進行作文教學研究的一筆寶貴財富。它們不但凝聚了學生們的聰明才智,而且也體現(xiàn)了一代新人的思想風格和精神品格。
3.鼓勵個性化的表達
彩虹的美麗在于它的七色光彩,作文的美麗在于它的個性化。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文教學時,教師應咬住“創(chuàng)新”不放松,咬住“個性化”不動搖。教師應深深懂得,個性化就是真實,真情實感才是作文中最亮麗的風景;教師必須學會制造氛圍,與學生形成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于說、敢于寫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也應深深地意識到,教學生背所謂的“范文”以應對考試并得高分,就猶如拉磨的驢子自以為走過萬里,其實未走出房門一步;教師應深深地認識到,那種背離了個性化的“貝多芬”式作文教學法,那種把野草當做花卉來欣賞,復制千人一面、萬人一腔,題材大同、格式小異文章的作文“加工廠”,不但可笑,而且可悲。
我堅信,讓學生保持濃厚而持久的閱讀和寫作興趣,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寫出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來,讓學生開始他們的快樂作文之旅,是我們作文教學不懈的追求,也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不懈的追求。讓我們共同努力,讓作文教學研究的道路上開滿燦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