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靜
常常有人問我當了10年的老師不覺得累嗎?掙得少,交際圈窄,重要的是干了幾十年仍是一個小白丁,沒有發(fā)展前途。我通常是一笑了之。前不久,在一次師范同學的聚會上,一個已從教師轉型成為公務員的同學再次問我。我想了一會兒,對她說:“你是否讀過一首詩,蘇軾的《浣溪沙》,其中有一句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我自師范大門走出,邁入校園之門,已十余載,不敢說沒有過“跳槽”的想法,可是歷經這10年的苦辣酸甜,當我真的品出 “教育”這兩個字的真滋味時,又怎么能割舍的了呢?
素的清歡
同很多女孩一樣,我也有過浪漫的想法,但思來想去,我還是乖乖地做起了“孩子王”。
我工作面對的是什么?一群鮮活的小生命呀!這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他們內心單純,有如雨后新荷,帶露而立,嬌嫩欲滴,讓人頓生憐愛之心;他們活潑向上,樂觀積極,像一個蓄滿了電的小電池,只等著我們給他們配上合適的裝備,嗡嗡開始工作;他們又像一個個古靈精怪的小動物,高興時常會在你的身邊磨來蹭去,黏黏乎乎,不高興時又會躲開你跑得遠遠的,讓你擔心卻也不忍嗔怪半句,只因他還是一個心靈如同白紙的小家伙。
問世間如此真性情活著的能有幾個?而我身邊,卻聚集了一大群。這一大筆財富,我豈能熟視卻不珍惜?
能真性情地活著,不依附誰,不被誰左右,想唱就唱,想樂就樂,餐餐大魚大肉反倒束縛了自己,頓頓粗茶淡飯誰又能奈我如何?
所以說,工作帶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盤素菜,沒有鮮香油膩的口感,沒有五顏六色的“色相”,沒有昂貴稀有的食材,有的只是清新爽口,晶瑩剔透,它在日常生活中讓你清醒,讓你歡愉,給你健康,給你營養(yǎng)。
淡的愉歡
前不久,在網上有一話題備受熱議:在擇偶方面,為什么男公務員都愿意找女教師,而女教師卻冷落男教師?有很多人參與了討論,我想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
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我的愛人也是一位教師。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幾乎沒有任何的不良嗜好。我們的休息時間是一致的,所以我們的休閑時間都在一起“混”。常常是這樣:要么在家里各自看各自的書,上上網,偶爾也會為一個問題吵得面紅耳赤,轉頭又煙消云散;要么拿出漁具,帳篷,到湖邊,看碧水藍天,吸新鮮空氣,撈魚蝦貝殼,望那岸疏落人家的裊裊炊煙,釣得一天自在歸;要么,攜手共同去游山,到寺院里幫僧人勞動,到田間嗅滿裳的麥香,登山峰看層林被晚霞盡染;要么,他騎著單車載我,信“車”由韁,我坐在車后,摟著他的腰。餓了,找一個偏隅小面館,兩碗熱騰騰的打鹵面吃得回味綿長。
這就是一個教師家庭的平淡的愉歡。
夫妻之間,不求錦衣玉食,只求相濡以沫,長廂廝守。就像是一壺茶,開始時,它馨香四溢,漸漸的,它的味道趨于平淡,到后來,也許只是一杯用茶杯盛著的水。然,茶香已浸透兩人身心,那最初濃濃的茶葉,早已沉淀在心靈深處,散發(fā)淡淡幽香。
雅的真歡
人活著,就要自己給自己找快樂。我就是這樣一個“樣樣通,樣樣松”的人。
愛讀書,常常寫一些癡人夢語,居然還能見諸報端,拿得幾十元的稿費。時逢雪夜,窗外落白繽紛,沏上一杯熱茶,點一盞螢燈,信手拈上一本書,逃遁了喧囂,書中的人物立刻鮮活起來,帶我進入另一個世界;一管竹蕭,吹一曲《彩云追月》,悠遠低沉的蕭聲淘滌你的靈魂,撫摸你的浮躁,曲罷,氣定神閑;扯上一張宣紙,研上油墨,方方正正的楷書規(guī)矩你的人格,飄然浪漫的行書瀟灑你的情緒,圓潤穩(wěn)重的隸書飽滿你的思想,信馬由韁的草書激蕩你的靈魂;與友泡吧,呼朋引伴,酒戰(zhàn)猶酣,也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也可“會當一飲三百杯”……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行業(yè),要不斷地學習再學習,我哪里會有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學問,去探索,去觸摸人性,去體味“閑情雅致”。雖不敢說活得比別人雅致,但至少活得不敢浪費光陰,活得充實,活得真實,活得對得起來這世上的一遭。
想象當年的蘇大先生,是何等的自在,悠閑:在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心情多舒坦。而這人間少有的清淡的歡愉又是多么的讓人艷羨不已!
贊賞“清歡”,未必要一定遠離城市走進山林、拒食人間煙火。而是要面對社會人生,少一些浮躁空虛的熱鬧,多做一些善良盡心的實事;少一些虛偽狹隘的笑臉,多一些坦然寬闊的真誠,少一些趨炎附勢的跟隨,多一些正直冷靜的個性。
不須多言,天注定我是一名師者,那我就吃著素菜,品著清茶,附庸著“風雅”,瀟灑任平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