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珍
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要求,在這樣的改革下,教師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將發(fā)生改變。那么面對新課程,面對學生新的需求,教師要想在教學方式上有新突破,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把握教材,靈活貫通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獲得語文教材包含的知識,包括字、詞、句、段、篇、文體,還可以學到從教材延伸到課外的知識,即社會的、自然的、倫理的、道德的,進而了解語文教材中滲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和生命意義。因此,熟知語文教材對一個教師來講是最基本的一步。沒有一個教師能夠在對教材內容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坦然面對哪怕只有一個學生的班級。同時對教材內容的熟知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以一篇課文為例,教師在通讀的基礎上,首先看學生應掌握哪些生字:難認的字、易混難讀的字音、多音多義現(xiàn)象;掌握哪些詞語:新出現(xiàn)的、生僻的、難理解的、與生活密切的;掌握哪些句子:含義深刻的、難讀通順的、有感情色彩的。其次看所反映的文體知識,包括篇章、段落、結構。最后對于課文體現(xiàn)的延伸知識,教師也要做充分準備。對于教材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的把握也要從課文的內容入手。因此,教師對教材內容應做到全方位的把握才能靈活貫通。
二、讓學生“金口”不再難開
在學校里,我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在講臺前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不失時機地展示自己橫溢的才華和動人的風采,而學生們卻端坐在屬于自己“領地”的課桌下默默無聞。我想,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對語文課的興趣。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應該徹頭徹尾地變了!要變“講”為“聽”,更多的是會善于引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去問,去說,創(chuàng)造性地問,創(chuàng)造性地說。一方面,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打開思維的鑰匙,展開合作交流的導索,有問題才會有發(fā)現(xiàn)。但這里的問不是教師的串問,而是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的提問。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和個人體驗盡情闡述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感受,而不是由教師講述著自以為一成不變的、完美的“標準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談論、去發(fā)表,讓自己專注地傾聽并適時地加以由衷的贊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學習、去探究。我曾經(jīng)在課堂上嘗試過這樣一項活動,活動方式是這樣的:根據(jù)課文內容,班里一半的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向另一半學生提問,無論是提問還是回答都可以有自己的見解,最后由學生或是老師對他們的提問或回答作點評,點評也可以是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一個活動以后,學生們曾經(jīng)告訴我,他們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更深入了,并且想法也多了。這一方式比老師講、問,學生聽、答要好得多。他們希望以后多運用這樣的方式來上課。聽了學生的話我很受感觸: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一位善動腦筋的“懶”先生,把學生的主動權真正地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的“金口”真的開出來。
三、讓學生親自觀察,深入體會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材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表現(xiàn)形式,課文內容更切合學生的需求,因此學生只坐在教室里埋頭苦學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在充分學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會,去親自仔細認真地觀察自然與社會,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大自然與社會中的奧秘。我認為,這對于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這樣一種活動中,主角永遠是學生,教師充當?shù)氖且啡恕⒁龑д叩纳矸?。如七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柳葉兒》,教師完全可以在柳葉剛發(fā)芽時把這篇課文提上來,上課之前可以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柳葉,仔細觀察它的形貌,再嘗一嘗味道,讓他們親身體會柳葉的苦澀,進而理解作者的內心感受。作文教學同樣如此,教師在抱怨學生不認真、不仔細觀察的同時卻從未想到自己親自帶他們到自然界去觀察,讓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體會,久而久之,學生不再需要老師的帶領也會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作文水平相應也提高了。同時,教師也必須注意一點,即做好組織安排工作,否則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僅是把知識教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如何去學習,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加強課外聯(lián)系、學科聯(lián)系
“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因此,只學習教材上的內容是不能達到開拓學生思維的目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思考課內與課外的聯(lián)系,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但要遵循課外服務于課內,課外是對課內的補充和延伸的原則。如在講《保護野生動物》這一綜合實驗活動課時,根據(jù)活動要求,事先讓學生搜集有關材料、內容,然后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做小組匯報總結。這一活動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尋找各種途徑完成任務。同時,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行列中去,對于學生搜集資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會及時幫他們解決。這樣,學生們積極性更高,每一位學生的成果都很不錯。成果展示中有關于野生動物的圖片,介紹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論文,也有學生自己對這方面的想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們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形成了自己獨特觀念,并且在學習中得到了樂趣。從中我感覺到現(xiàn)代教學應該從封閉走向開放,開放的程度一切取決于學生,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發(fā)現(xiàn)。所以加強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有助于開拓學生思維,促進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研究利于學生學習的各種教學方式,應對學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靈活貫通,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工作。
作者單位:昆山市城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