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一、復習之前,調適心理——“既然無法改變它,那就適應它”
結束新課,學生總會憂心忡忡——苦難的日子即將來到。他們往往萎靡不振,無精打采。如果教師置若罔聞或者進行簡單說教,那么,勢必會影響復習的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培養(yǎng)直面現(xiàn)實,挑戰(zhàn)困難的健康心理。我告訴學生,考試是檢測學習情況的必要手段,復習是鞏固舊知的必由之路。所以,試,總是要考的;所學知識,還是要復習的。我還引用了名言告誡學生:“既然無法改變它,那就適應它?!蓖瑫r我引導學生分析以怎樣的狀態(tài)去適應更好,最后,大家達成共識——與其垂頭喪氣地應付,不如振奮精神去挑戰(zhàn)。
二、上課之時,提升魅力——“關注復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
在課堂上,真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的,還是復習的本身——內(nèi)容和形式。
如何合理安排內(nèi)容、怎樣巧妙選擇形式,需要教師深入鉆研,精心設計。
教師首先要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鳥瞰,獨具慧眼,發(fā)現(xiàn)知識間的聯(lián)系,而后在復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總結、運用。學生在相互聯(lián)系中掌握知識的結構,在巧妙運用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在一次次豁然開朗的體驗中,復習也就成了滿載成功、洋溢快樂的學習過程。試想,這樣的過程,師生又何累之有?
一直做試卷、講題目,學生聽得累,教師講得也累。其實,做題、講評并非復習唯一的選擇。偶爾讓學生合作出出試卷,嘗試講講題目,讓他們在做小老師的過程中學會梳理知識,把握重點,鍛煉表達能力;偶爾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在緊張活潑的氣氛中重溫舊知;偶爾舉行綜合性活動,讓學生在系統(tǒng)靈活的運用中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如果說形式是復習得以吸引學生的外在因素,那么內(nèi)容則是吸引學生的內(nèi)在因素,當兩者兼而有之時,復習課一定會以其獨特的魅力,將學生深深吸引。
三、考試之后,及時總結——“讓每位學生都得到力量”
如果考試能讓學生體驗成功、獲得愉悅,或者看到努力的方向,那么,學生就不至于談考色變。而這需要教師給予及時總結。這總結切不可簡單操作為表揚先進,批評落后。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對癥
下藥。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就要適當提個醒,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隨便應付、得過且過的,可以幫他們樹立競爭對手,激活他們沉睡著的上進心;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對于那一部分學習尚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點滴進步,慷慨地送上真誠的表揚,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獲得向上的力量,重拾失卻的信心。
考試之后的總結,有籠統(tǒng)的粗線條式的,也有局部的細致的。有時需要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進行,有時需要與學生個別交流;有時可以口頭交流,有時則可以書面交流(寫上幾句話,或者畫上幅簡圖)。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因情制宜,把總結用在刀刃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教師的總結中得到力量。
當學生切實感受到考試不僅僅是檢測自我的過程,更是挑戰(zhàn)對手、實現(xiàn)自我、獲得力量的過程時,自然會喜歡上考試。
說說一些想法
其實,誰都有過學生時代,誰都經(jīng)受過復習考試的煩惱。但是,如今的學生,比我們更苦更煩。當我們上完課筋疲力盡地坐在辦公桌前歇息片刻時,可曾想到自己的學生又在另一位教師的帶領下開始了新的
奮戰(zhàn);當我們吃完晚飯偷得半點閑適時,可曾想到自己的學生又在燈下開始了題海沉浮。如果,這些學生就是你,你是否會感到疲憊;如果這些學生就是你的孩子,那么,心中是否會有不忍呢?
或許,在考試這根指揮棒暫時無法取代的今天,我們無力將學生的學習、考試營造成月朗風清的溫馨長夜,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將對學生的濃濃愛意化為無盡的教育智慧,去換取學生學習的點滴快樂。愉快復習,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