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林 李和新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促使大學生主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加速大學生主體的成熟過程,縮短其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期,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努力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關鍵詞:主動意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2-0238-02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且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充分激發(fā)大學生的主動意識,可以使他們以良好的精神風貌駕馭大學生活,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學習和工作中,更好更快地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只有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種“主動”意識,主動去探究、親身去體驗,這樣真心感悟的東西,才能最終沉淀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伴隨其一生,使其受用一生。
一、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育人思想
香港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中,老師往往只起到指導、啟發(fā)、咨詢的作用。老師更看重學生的需求、意見和建議,因為只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加速他們的成長與獨立,真正確立起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一點是內地高校學生工作在轉變理念過程中急需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育和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才能真正產(chǎn)生育人實效。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必須加強以下兩方面工作:
1重視大學生的內在心理需要
大學生的內在心理需要是他們接受外部教育影響的根本前提。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學生的需求,學生不需要、不關注的東西,我們沒必要強制去做。在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利益,注重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如果我們漠視學生的利益,那么我們教育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說教,根本談不上效果,根本得不到廣大同學的信任。學生需要的、關注的東西,比如個人發(fā)展的問題,全民素質提高的問題,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把握住學生的需求,就能夠受到大家的歡迎。另外,還要照顧到青年學生的特點,采用廣大同學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比如,社會實踐、軍訓、一些原創(chuàng)音樂的比賽、素質拓展訓練等等,都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2考慮大學生的個體差異
大學生由于受自身條件、環(huán)境、教育和主觀能動性不同的影響,其素質結構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師忽視大學生個體差異,單純利用和采取集體灌輸式教育方法,忽視個別教育,勢必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大學生非常關注自身的發(fā)展問題,只有讓同學感覺到思想教育對自己個人長遠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夠樂于接受,這也正是我們加強思想教育工作的著力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而不是把大學生固定于呆板的框框之中。要把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大學生形成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列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教育目標,全面細致地觀察分析每個學生,注意開發(fā)學生潛在的素質閃光點,因材施教。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使大學生形成獨立高尚的品格。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認知的活動是一個主動過程,學習者不應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睂W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的程度是決定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來啟發(fā)誘導,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氛圍,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去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真正成為愛學習、受教育的主人。
1注重“推介”,提升學生對“教育方式方法”的認可度
目前,學校和學院為學生組織了形式多樣的,且教育效果良好的一些教育活動。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例如,學校舉辦的名家講壇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載體,但據(jù)調查某些講座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我想這里面存在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為宣傳的力度不夠或方法不當,導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理解沒有重合。教育者要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推介”工作,學校里面有很多教育載體和平臺,如何幫助學生認識了解這么多的教育載體和平臺才是我們要考慮的。如果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了這么多的教育載體和平臺,肯定會主動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載體和平臺來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質,所以“推介”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個不能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2巧用興趣,挑起參與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知道,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比較枯燥,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育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求知欲望,使之積極參與受教育過程中。如在進行年級宣講會的時候,為了闡述一個道理,我們可以先講一個幽默的小故事或寓言,然后引發(fā)出我們所要講述的道理。這樣比單純的講道理,學生會更易于接受,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接受知識,開拓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意識,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善用競爭,激起參與熱情
大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公平而有序的競爭將激發(fā)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的動力。因此以個人、小組或班級為單位,開展適度的競爭,會使學生的探究熱情被激發(fā),被強化,從而增強自主探究的動力。如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蚰硞€理想信念教育的征文比賽時,適當?shù)剡M行一些評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會提高參與的主動性。
三、科學評價,激勵“主動參與”意識的形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币虼耍處煵粌H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究和參與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因為只有讓學生獲得收獲和成功,才會保持足夠的“主動參與”熱情,產(chǎn)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以爭取新的成功。
1鼓勵性評價,延伸“主動參與”熱情
當學生在參加某項教育活動中取得一定進展時,哪怕這種進展微不足道,甚至帶有某些偶然因素,輔導員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鼓勵。如在學生在遞交了思想?yún)R報時,輔導員給予充分的肯定后,學生會積極的主動地遞交思想?yún)R報,這說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是最感興趣的,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進步的巨大動力。
2期望性評價,喚起“主動參與”潛能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期望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激勵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成為學生主動參與的動力。當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有氣餒跡象時,輔導員應該用熱情的言語去激勵他們,給學生以自信,從而喚起他探究的潛能。如學生
在參與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來向輔導員請教時,輔導員的寬容和期望性的評價,會使學生緊張的心理緩和下來,思維立即活躍起來,再次提高參與的主動性和可能性。
3注重評價過程,使學生保持“主動參與”的激情
舊模式下的評價,一般都比較注重參與的結果而忽視了過程,然而探究性學習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參與過程本身比結果更為重要。我們要評價的是學習主體在活動過程中是否增強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具備了合作的精神,是否養(yǎng)成了科學的態(tài)度,是否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和道德意識。評價內容的改變,勢必要求老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中也改變相應的方式,修改以往只注重結果的評價量規(guī),建立一套適用于探究性學習活動的科學的評價量規(guī)。在評價中堅持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相結合。這樣的評價是動態(tài)的、多元的、科學的,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保持學生參與的熱情。
四、有的放矢。注重學生四個方面“主動意識”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大學生步入大學,遠離父母、親人和自己已經(jīng)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上的孤獨感普遍存在,對新同學、新老師、新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通過主動地與老師、與同學的交往可以加速大學生活“適應”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求學。培養(yǎng)大學生主動地求學,首先,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生有了責任感。才可能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才可能主動地求學。其次,培養(yǎng)學生掌握大學的學習方法,輔導員考慮較多的是如何把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再次,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尋求獲得知識的多種途徑,大學生的知識的獲得途徑有很多,可以通過老師講授,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書籍獲得,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獲得,鼓勵學生主動去探究適合自己的尋求知識的途徑。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了解、挖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能力和大學生活的某一點結合起來,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大學生活,每個同學是否充分發(fā)揮了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是一個班集體班風好壞的關鍵。只有讓每個學生主動地向同學、老師、學校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才可以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學習主動性。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地走向社會。讓學生主動地了解社會的發(fā)展形式,主動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和社會的關系,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與社會聯(lián)系較大的活動,因此,才有可能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和專業(yè)以及考慮以后走上社會所要承擔的義務。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促使大學生主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才能加速大學生主體的成熟過程,縮短其對社會生活的適應期,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努力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責任編輯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