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峰 張凝凱
摘要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等級社會,封建社會的法律必然體現(xiàn)著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為了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對待不同社會地位的犯罪現(xiàn)象打擊的手段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同罪不同罰,主要體現(xiàn)在犯罪主體的差異上。本文主要從唐律疏議中對殺人罪的處罰結(jié)果入手對同罪不同罰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唐律疏議 殺人罪 尊長卑幼
中圖分類號:D9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78-01
唐律疏議具備封建法律的不平等性的基本特征,對犯罪同罪不同罰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尤其表現(xiàn)在殺人罪——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這種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犯罪自古以來就是法律懲治的重點。
根據(jù)唐律疏議,可把殺人罪區(qū)分為六殺:謀殺、故殺、斗殺、誤殺、過失殺、戲殺。關(guān)于殺人罪的規(guī)定在不同的篇目中也都多少都有所涉及,但主要集中于賊盜律和斗訟律??v觀整部律文關(guān)于殺人罪的處罰,可以明顯的看出殺人罪侵犯的相對主體可分為一般主體之間的殺人罪,尊長卑幼之間的殺人罪以及與官吏相關(guān)的殺人罪,而尊長卑幼之間又可細分為:親屬之間,主奴之間。
一、一般主體之間的殺人罪
一般主體間的殺人罪是指一般平民之間的殺傷行為,即雙方都是平民,地位平等。唐律第二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諸謀殺人者,徒三年。已傷者,絞;已殺者,斬。從而加功者,絞;不如功者,流三千里。造意者,雖不行,仍為首(雇人殺者,亦同。)”第三百零六條“諸斗毆殺人者絞。以刃及故殺人者,斬?!?第三百三十九條:“諸過失殺傷人者,各依其狀,以贖論?!?/p>
由此可見對于一般人的殺人罪是實行“殺人者死”的對等處罰原則,同時也可以看出區(qū)分主觀惡性,對謀殺的處罰要嚴,對于過失犯罪處罰就較輕。一般主體間殺人罪的行為人與相對人的地位平等,因此在處罰上是平等的,我們也就可以以此為標準來衡量其他不同主體間殺人罪的處罰是否平等。
二、尊長卑幼之間的殺人罪
封建社會是等級社會,講究尊長卑幼的差別,因此尊長卑幼之間的犯罪比較復(fù)雜,唐律對這類的規(guī)定也比較多。
(一)關(guān)于親屬之間的殺人罪
唐律中對謀殺父母等尊長規(guī)定極其嚴厲,如第二百五十八條規(guī)定“諸謀殺期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斬。”不區(qū)分謀、傷、已殺,只要有謀就一律處斬。“謀殺鰓麻以上尊長者,流二千里。已傷者,絞。己殺者,皆斬。”對于謀殺緦麻以上的尊長處罰相對較輕,然而都比殺傷一般主體要重。
再來看夫妻之間的律文:第三百二十五條:“諸毆傷妻者,減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論。若妻毆、傷、殺妾,與夫毆、傷、殺妻同。(殺妻,仍為不睦)。過失殺者,各勿論?!比俣鶙l:“諸妻毆夫,死者,斬。過失殺傷者,各減二等。若妾犯妻者,與夫同,殺者,各斬?!?/p>
封建社會夫尊妻卑,妻尊妾卑,從這兩條可以看出,尊殺卑以凡人論(當然,殺妻歸為不睦),過失而殺的話勿論,而卑殺尊則斬,即使是過失也要減二等處罰,比一般主體殺人罪處罰的重,可見主體的相對地位不同,所受懲罰也不相同,存在著極大的不平等。
其他的親屬之間的犯罪如:諸毆兄姊致死者,皆斬。伯叔父母、姑、外祖父母,各加一等。即過失殺傷者,各減本殺傷罪二等。若毆殺弟妹及兄弟之子孫、曾、玄孫。者,各依本服論。外孫者,徒三年;以刃及故殺者,流二千里。過失殺者,各勿論。
諸妻傷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斬;過失殺者,徒三年。即毆子孫之婦死者徒三年;故殺者,流二千里。妾,各減二等。過失殺者,各勿論。
諸妻妾毆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死者,斬,過失殺傷者,依凡論。其舊舅姑毆死子孫就妻妾,絞,過失殺者,勿論。
這三條律文中前后顯然同罪而不同罰,而且縱向比較親屬關(guān)系不同,處罰的也不盡相同。
在唐律中關(guān)于親屬間犯罪的條文還有很多。通過以上律文就可以看出唐律依親等遠近程度而處罰不同的原則,這一原則廣泛應(yīng)用于尊長卑幼之間的殺人罪。即:卑幼謀殺尊長罪較一般謀殺罪處罰加重,而且親等越近處罰越重,而尊長謀殺卑幼罪較一般謀殺罪處罰減輕,而且親等越近處罰越輕。
(二)主奴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主尊奴卑
第二百五十四條:諸部曲、奴婢謀殺主者,皆斬。謀殺主之期親及外祖父母者,絞。已傷者,皆斬。第三百二十條若故殺部曲者,絞;奴婢,流三千里。第三百二十二條:諸主毆部曲至死者,徒一年。故殺者,加一等。其有愆犯,決罰致死及過失殺者,各勿論。第三百二十三條:諸部曲、奴婢過失殺主者,絞。第三百二十四條過失殺死緦麻、小功親部曲、奴婢者,勿論。
部曲是指依附于地主私家的農(nóng)奴、家仆。其身分比奴婢略高,不象奴婢那樣視同“資財”、 “畜產(chǎn)”。這兩種是比一般平民地位還要低的人,因此殺害這兩者的處罰要輕,毆打致死僅徒一年,決罰致死及誤殺免除處罰。而這兩者侵犯主人則懲罰極重,有謀即斬,而且即使是過失殺人也處以絞刑。封建法律的不平等性顯而易見。
三、與官員相關(guān)的犯罪
官員是一類特殊的群體,在第二百五十二條:“諸謀殺制使,若本屬府主、刺史、縣令,及吏、卒謀殺本部五品以上官長者,流二千里。(工、樂及公廨戶、奴婢與吏卒同。馀條準此。)已傷者,絞。已殺者,皆斬?!笨梢妼τ谇址腹賳T的謀殺處罰相對于一般人較重,而且對于殺害官員的直接則在十惡重罪中規(guī)定為不義。第四百八十三條:“諸監(jiān)臨之官因公事,自以杖捶人致死及恐迫人致死者各從過失殺人法;若以大杖及手足毆擊,折傷以上,減斗殺傷罪二等。雖是監(jiān)臨主司,于法不合行罰及前人不合捶拷者,以斗殺傷論,至死者加役流。即用刃者,各從斗殺傷法。”可以看出如果官員是因公而致人死亡的處罰很輕,而如果是出于私心,懲罰較重,但相較于一般行為人仍輕??梢娞坡蓪賳T的特殊照顧。
從唐律中關(guān)于殺人罪的規(guī)定能夠看出它作為封建法典,必然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由于不同犯罪主體之間具有等級差,法律必然要維護等級較高者的利益,就要實行同罪不同罰,具有不平等性,然而這是一定的歷史階段所必然的,我們不能苛求。
參考文獻:
[1]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法律出版社.1999.
[2]錢大群.唐律譯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