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少婷
摘要本文從“布朗請求黑人與白人孩子同校案”出發(fā),分析了法官如何運用智慧解決不平等的狀況,從而主持正義。文中指出正義是司法的象征,法官應該恪守主持正義這個崇高的職業(yè)道德。
關鍵詞司法 法官 正義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76-01
司法正義一直是人們苦苦追求的,那么正義是什么,法官該如何主持正義呢,本文從布朗案入手分析大法官是如何運用他的智慧來主持正義的,進而分析正義為什么是重要的,法官該如何主持正義,維護司法權威。
一、案例:布朗請求黑人與白人孩子同校案
這個案例發(fā)生在1954年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當時的大法官是瓦倫,案件來自于堪薩斯州、北卡羅來納州、弗吉尼亞州、德拉威爾州。在這些案例中,黑人孩子向法院請求與白人孩子一同進入公立學校讀書,反對種族分離。按照這些州的法律,他們不能與白人孩子同校。在大多數(shù)低級法院的判決中,法院都拒絕了原告的請求,依據(jù)是最高法院在普樂斯案宣布的所謂“分離但平等”的原則。
終審判決宣布以上各州的分離教育法違憲。最高法院指出,“分離但平等”原則直到1986年普勒斯案中才出現(xiàn),而且涉及的還不是教育,只是交通。到現(xiàn)在為止,最高法院有六個涉及公立教育領域的案例引用了“分離但平等”的原則,在庫敏案和貢倫案中,該原則本身的合法性并沒有遭到質疑。最近有很多涉及研究院招生的案例依然有不平等的現(xiàn)象存在:有一些特殊的好處白人學生可以得到,而具有同樣資格的黑人學生卻沒有,如密蘇里案、新普爾案、司威特案等。法院在對這些案例進行審理時都沒有重新核查該原則,也沒有準予黑人原告的請求?!缃窈谌撕桶兹藢W校的很多方面,如教學樓、課程、教師的資歷和薪水以及其他的“有形”因素都是同等的或正在趨向同等。因此我們的判決不能僅僅基于黑人和白人學校的這些有形因素的簡單比較,相反,必須考慮分離教育本身對公立教育所產生的后果。最引人注目的是,最高法院在其最終判決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種族分離教育剝奪了少數(shù)民族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盡管教學設備及其他有形因素都是同等。首先他說明在司威特案中,最高法院的判決的依據(jù)大部分是那些“在客觀現(xiàn)實中不能實際運用而只是在法學院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因此在邁克勞倫案件中,最高法院再次對一些“無形”的因素加以考慮,如“學習能力、參與討論及與其他學生交換意見的能力以及鉆研專業(yè)技術的能力”等。然后又指出僅僅由于種族的原因就把一些孩子和同齡人區(qū)別開來,這必然使他們產生自己在社區(qū)里地位低下的感覺,由此而使它們的心靈蒙上不可彌補的陰影。進而,他又提出了精辟的論述,認為“公立學校把白人孩子和有色人種孩子分離對有色人種孩子有非常有害的影響,當分離政策付諸法律的時候影響會更大。因為分離政策暗示了黑人群體是低劣種族,這種意識會影響黑人孩子的學習動力。分離政策還會阻礙黑人孩子接受教育,影響心智發(fā)展,并且剝奪了一些本可以在同校學習中得到的好處?!币虼说贸鼋Y論,公立教育領域的“分離但平等”違反了憲法。
二、法官為主持正義而努力
我們當然不得不欽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的智慧,他不僅運用了心理學的知識,而且運用了社會學的東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法官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在多數(shù)的低級的法院中,這個案子原告的請求是不被接受的。我想原因在于法官內心追求公正,追求正義的需要,他為了正義而去考慮這個在大多數(shù)人都習以為常的東西,并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理由,并且這個理由是如此有說服力,讓人不得不佩服。在這個案例中,提到了“分離但平等”的原則,從表面上看黑人和白人享有同樣的設備,享有同樣有資歷的老師等等,雖然黑人小孩沒有和白人小孩一起上公立學校,但是他們的條件都是一樣的,這樣來說黑人小孩和白人小孩都可以享受教育,黑人小孩的教育權并沒有受到侵犯,但是這樣就真的平等了嗎?為什么白人小孩可以進公立學校,而黑人小孩就不行了呢?這明顯是不真正的平等。但是雖然知道是不平等,那么你有什么理由能夠說服別人呢?你的依據(jù)是什么呢?他們不讓黑人小孩進公立學校是有法律依據(jù)的,你如何能夠推翻州的立法呢?于是法官就發(fā)揮他的智慧,感同身受的去思考這其中的奧妙,雖然有形的因素上,這些學校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無形的呢?無形的又有那些呢?這些無形的因素對黑人孩子到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具體影響有多大呢?最后根據(jù)法官的心理學、社會學及其他的知識及他自己的思考對這些問題一一做出了回答,并形成了有說服力的判決,即上述的“公立學校把白人孩子和有色人種孩子分離對有色人種孩子有非常有害的影響,當分離政策付諸法律的時候影響會更大。因為分離政策暗示了黑人群體是低劣種族,這種意識會影響黑人孩子的學習動力。分離政策還會阻礙黑人孩子接受教育,影響心智發(fā)展,并且剝奪了一些本可以在同校學習中得到的好處。”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最終的有利于原告的,符合正義要求的判決。在此案中,判決的得出當然離不開法官的知識,但是我覺得僅有這些知識是不夠的,要做好一個好法官,還必須有自己的價值觀,必須有忠于憲法精神的精神,必須把公正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并時刻準備在實踐中付諸實施,真正的為社會主持正義。
三、結語:正義是司法的象征
以上我們得出瓦倫法官是一個好法官,不僅在于其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堅持正義的心,以及為正義而做出的努力。不過正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何維持正義呢?筆者認為正義有很多含義,具體到司法到法官,我覺得就是審判的公正性,既不偏于這方,也不偏于另外一方,而是尊重法律的精神,根據(jù)法官的內心的自我確信,對案件做出最合理的判決,正義是司法的象征,同時也是法官的象征。因此,法官的司法過程必須以實現(xiàn)正義為標準,貫穿司法過程的始終。正義應該成為法官的信仰,法官的天職就在于主持正義。當然正義應該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那就是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說法官在審判直至做出判決的時候必須貫徹維護人民的利益這個標準,認真思考,慎重決定,這樣才能樹立司法的權威,真正地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史煥章主編.司法倫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