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全
今天,在校園內(nèi),無論是教學上,還是活動中,師生及學校常常在不經(jīng)意間便遭受了傷害。如何把傷害值降至最低,學校領導的管理占據(jù)主導地位,但僅靠管理者也遠遠不夠,必須多方聯(lián)動。
全員參與,生命教育深入化
管理者必須強化有關生命方面的教育與引領。
對于學生,可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強化他們的意識。比如,1.開展感知生命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向母親了解她十月懷胎及生下自己的經(jīng)歷,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2.認識生命成長的不易。引導學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是怎樣辛勤地付出,從而認識到每長大一歲都是不容易的。3.開展大討論。搜集學生在校的傷害案例,引導學生討論,從討論中認識如何把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落實到在校學習及生活的每一天。如此等等。
對于教師,管理者必須強化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引領教師走專業(yè)化成長之路。比如,加強師德考核、校本研修、外出培訓與學習等,讓每一個教師都樹立起珍愛生命的意識,有較高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游刃有余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減少體罰和變相體罰。
當然,管理者也必須強化自我修養(yǎng),讓“珍愛生命”的意識在自己的腦海中扎根,并付諸行動。這是有效預防校園傷害的行政保障。
消除隱患,管理工作超前化
校園里,除了一些無法避免的傷害(如突發(fā)性天災等)外,大多數(shù)都是可以通過超前的工作去降低發(fā)生率,或避免其發(fā)生。
作為管理者,首先,應多多地在校園里走走。檢查學校建筑及設施設備有無破損的情況,有沒有可能引發(fā)事故,發(fā)現(xiàn)了就及時排除。其次,還要隨時查看學生課間、課余活動的情況。或現(xiàn)場判斷,或及時記錄,然后綜合分析,力爭及時排除不安全因素。再就是嚴格檢查食堂的食品進校情況和加工情況,以保障食品安全。還有就是檢查門衛(wèi)是否堅守崗位,是否有隨便放人進校的情況。通過巡邏教師工作情況,了解是否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現(xiàn)象存在。走出校門,觀察校園周圍的地質(zhì)狀況、擺攤設點情況,認識可能會對師生造成什么傷害,從而提前應對。
超前工作,提前感知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出臺相應的措施,把傷害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里。
形成合力,安全教育全員化
對學校安全的管理,校長應該從全局人手,宏觀調(diào)控,微觀把握。但是,校長無論管理多么到位,都不可能把學校千頭萬緒的工作管理得有條不紊。為此,校長必須理清管理的頭緒,強化教師、家長的責任感,把整體的教育目標進行恰當?shù)姆止?,然后各司其職?/p>
家長方面,把對孩子的生命及安全教育滲透在家長會(家長培訓)、給家長的公開信里,并隨時反饋家庭教育情況,以便確定后面的工作策略。
教師方面,加強對教師的安全教育,與教師簽訂安全教育目標責任書,與獎懲掛鉤。由教導處、大隊部隨時檢查相關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以保障安全教育的落實。
在校內(nèi),管理者還必須注重相關制度的完善,跟蹤后勤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
完善預案,安全演練恒?;?/p>
無論你工作開展得多么精細,都會有未顧及到的地方,而且也總有無法避免的突發(fā)性災害降臨。但在事故發(fā)生時,把傷害降到最低也是一種成功。為此,學校必須充分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制定出較為完善的、操作性強的安全事故處理應急預案,從而建立起有力有序的安全管理體系,使事故的處理工作步入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同時,根據(jù)預案,隨時進行相關的演練活動。如火災、地震等災害的逃生演練活動。這一來培養(yǎng)學生在災害降臨時能安全有序地逃生的能力,增加生存機會;二來培養(yǎng)管理者處理災害等事故的能力。
在2008年的四川特大地震災害中,桑棗中學無一人傷亡。之所以會創(chuàng)造奇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校長每學期都要組織一次不定時的緊急疏散演習。在演練中,每個班的疏散路線都是固定的。兩個班疏散時合用一個樓梯,每班必須排成單行。每個班級疏散到操場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級都站在自己的地方,不會錯。也正是這樣持之以恒的演練,師生都習慣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校園傷害,是一個永久的話題。這也是永遠無法完全避免的事情。但我們卻應該時時繃緊這根弦,用我們的努力工作增加這根“弦”的韌性,力爭讓可以避免的傷害不發(fā)生,讓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故,把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