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民
微型教案有好多種,此處指單元教學過程中根據單元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每篇課文,每一課時具體的重點和難點而設計的課時教案?,F(xiàn)將此教案的備案過程、書寫要求、使用管理及優(yōu)劣價值作如下的論述:
一、備案過程
1.集體部署、安排進度、劃分課時、確定要點、提出難點
學期開始,同科的幾位教師或教研組的全體教師說某冊教材,根據大綱要求,教材內容,將二十個周(主要是十八個周的教學)的進度和課時的安排,以周單元為單位進行劃分,然后再結合具體班級和年級的情況(聽、說、讀、寫的能力和知識的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的能力與習慣),確定教師全學期的教學重點和學生全學期學習的難點單元和課文。然后逐級下達,確定每單元的重點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每篇的要點和難點。
2.個人研究,落實每篇課文的教學要求
雖然整個單元的課文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統(tǒng)一研究決定的。但為了體現(xiàn)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也為了適應不同班組的學生對某一具體作品的不同興趣和要求,作為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具體落實,確定每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步驟和方法,決定每課時的教學要點、難點、目的及其他要求,可由任課教師自己來完成。
3.集體(備課組或教研組)討論
確定一個單元幾篇課文,比較閱讀的要點和難點,并總結單元教學的得失。
二、書寫格式
1.統(tǒng)一編號
或64K卡片、或32K卡片、16K單頁,在其上面可用六位數字統(tǒng)一編號。其中前兩位是周次序號,第三位是單元序號,最后三位是全學期的總課時教學節(jié)次序號。這六位數字的前三位其實就相當于學期教學進度安排表,可在開學初的第一次教研或備課組活動中確定,后六位數字可以一單元編排一次,也可以一個月統(tǒng)籌一次。
2.條目與環(huán)節(jié)
課型、目的、重點、難點、要求、方法、內容、步驟、過程、板書、練習等十個環(huán)節(jié)在常規(guī)教學所要求的詳案中,一般是每篇課文、每一課時均需出現(xiàn)方可視為環(huán)節(jié)齊全,而在微型教案中,十個條目和環(huán)節(jié)因課型、課文和具體課型的不同而不同,不要求在一個教案中全部出現(xiàn)。
⑴課型:包括講讀課、自讀課、單元比較閱讀總結課、作文課和復習課五類。至于某一類課型是否還包括其他的課型,微型教案不做特別的規(guī)定。
⑵目的:僅指學習一個單元或一篇課文的最終目的。
⑶重點:不單純指課文、知識上的要點,重要的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練習的精心設計和處理,這在每個教案有所體現(xiàn)。
⑷難點:既包括學生學習中知識的難點、練習的關鍵,又包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間的安排、方法的選擇、習作的指導。微案的難點設計更看重后者。
⑸內容、步驟過程不必像傳統(tǒng)的詳案那樣從知識的角度全部書寫出來,而是按照授課的環(huán)節(jié)用數字或字母標明教學的過程,最好是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對照著書寫,問題可以指出,但知識分析理解大可不必寫出,因為傳統(tǒng)的詳案與講稿式的教案之所以繁瑣復雜多半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沒有按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
⑹板書:在微型教案中需要精心設計的板書,一般文章的結構和作品的內容情節(jié)分析與講解可專心經營,而課文的語言文字的講解,單元作品的比較總結,以及復習課上要做到書寫清晰,排列集中整齊即可。
⑺習題:課時教案中隨堂進行的動腦和動口的訓練,只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時標明。動手的多數是課文教學和單元教學的總結,當在課文教學的最后一課或單元比較總結課教案上特別指出,填寫時必須說明練習的要求和步驟。
三、微案的使用管理
微案備好后,可以將活頁折疊成64K卡片的樣子當書簽夾在所講的書頁中,也可裝在衣服的口袋里,但上完后必須按篇號保管裝訂,待到期中、期末復習時總結教學情況時查檢備用。如果教導處能統(tǒng)一保管的話,教務工作的檢查將會像醫(yī)生查病歷卡,法官調案卷一樣方便。
四、優(yōu)劣價值
⑴解放了教師的生產力,節(jié)約了時間,可以避免寫教案的重復勞動,使教案真正發(fā)揮其教學過程中的設計指導作用,使教師能真正做到面對學生教授知識技能,而不是面對教案,照本宣科。
⑵集體與個人互相結合,互相交流,教學和教研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便于改善教風,打破保守的學風。
⑶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有效的訓練使學生的知識向技能技巧轉化。
⑷使用靈活,便于整理,便于存檔,也便于查閱。
當然,微案未必適合所有教師的特點,尤其對于一些剛從學校畢業(yè)尚未完成一個循環(huán)的教師來說,微案的備寫可能有名而無實,對于一些較為粗心的教師,能否用過之后將微案收集整理也未可知。
(責編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