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 心
見風鳴氣得我五內(nèi)俱焚,
只覺得腸寸斷欲哭無聲。
大堂上毒刑雖毒心不痛,
如今我心如刀割痛、痛、痛煞人。
我問你爹爹怎樣死?
你竟然一旦為官就忘干凈!
可記得報恩寺?lián)]淚道別情,
可記得臨行贈你二百兩賣身銀。
從此后十年手足無音訊,
可憐我被騙陷落在風塵。
李家家風素清白,
誓不做迎新送舊賣笑人。
寫詩賣文全節(jié)操,
效一朵出泥的蓮花不染塵。
富春院中陳三兩,
心心想念李鳳鳴。
提起筆來想著你,
未知你梅花篆字可端正?
翻開書卷想著你,
不知你寒窗夜讀可用心?
姐似那失舵的小舟飄苦海啊,
只盼著弟如旭日早東升。
日日盼,夜夜等,
卻不料今日相逢在公庭!
常言道鳥美羽毛人美心,
想不到你心地如此不干凈。
我雖是煙花女子倒清白,
你卻是堂堂知州辱人品!
戴上烏紗學(xué)劉瑾,
弄權(quán)納賄害黎民,
穿上官袍背父訓(xùn),
貪贓賣法忘根本,
好了傷疤忘了痛,
欺壓弱女用大刑!
我罵你這利令智昏、
欺弱扶強、數(shù)典忘祖、
愧天愧人喪天良,
怎對得起呀,
怎對得起含冤屈死的老父親!
越劇《花中君子》演才女李素萍家遭變故,落八勾欄,但她矢志不作娼女,以賣文為鴇母掙銀。因她所作詩文每篇售銀三兩,故改名為陳三兩。陳三兩認貨郎陳奎為義弟,教其詩文,助其趕考。不久后,陳三兩被鴇母賣給珠寶商張子春為妾。陳三兩不從,張子春賄通滄州知府對其嚴刑拷打,逼其“從良”。不料這位滄州知府正是陳三兩失散十年的胞弟李鳳嗚。陳三兩當庭怒責胞弟。其時,京試中魁職授巡按的陳奎欽差經(jīng)過此地。陳三兩不徇私情,要求陳奎將胞弟依法定罪,摘其烏紗,并攜他同返故鄉(xiāng),教他重新做人。
《陳三兩》是河北梆子、河南曲劇的傳統(tǒng)劇目,京劇也曾從中取材。越劇早期名家小白玉梅曾將“爬堂”一折移植編演,傳授給了戲校學(xué)生。而越劇《花中君子》是由徐進、紀乃咸編劇,張少祥、劉覺導(dǎo)演,上海越劇院1983年11月排演的。劇中,呂瑞英飾李素萍,趙志剛飾李鳳鳴。“花魁斗贓官”一場是全劇高潮,“責弟”一段更是其中經(jīng)典。在這折戲中,主創(chuàng)者對小白玉梅的早期版本作了大幅度提煉,略去了陳三兩自述身世等段落,而是集中表達人物憤恨悲痛的情緒,近四百字的唱詞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越劇《花中君子》的戲劇矛盾是十分激烈、苦澀的。曾賣身撫養(yǎng)、盡心教誨、寄予厚望的同胞弟弟做了高官,竟然貪贓枉法,為了二百兩賄賂對無辜女子用刑逼嫁。而這位無辜女子,恰恰就是為他賣身、失散多年的姐姐l當姐弟公堂相會、真相大白,那是怎樣的一種震驚和痛心!“見鳳鳴氣得我五內(nèi)俱焚”,當陳三兩唱出這一段散板,那種震驚與憤慨聽得人肝膽欲裂。接著人物陷入回憶,傾訴與弟弟分別后的遭遇、誤落風塵的無奈與出污泥而不染的決心?!案淮涸褐嘘惾齼?,心心想念李鳳鳴”六句,勾勒出了陳三兩十年的生活狀態(tài)、度日如年的思念以及深情無限?!叭杖张巍⒁挂沟取睅讉€字,呂瑞英尤其唱得似斷實連,如泣如訴,將深情推向極致,愈顯姐弟倆“今日相逢在公庭”的巨大落差和無限悲涼。
接著轉(zhuǎn)為快板,唱詞也開始轉(zhuǎn)向責備甚至痛罵?!俺Q缘?,鳥美羽毛人美心,想不到,你心地如此不干凈”,如此類比,簡潔而又形象?!拔译m是,煙花女子倒清白,你卻是,堂堂知州辱人品!”這是整個唱詞的點睛之筆——一邊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煙花女子,一邊是道貌岸然的不法贓官,兩人的地位和境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高下立判。“你戴上烏紗學(xué)劉瑾,弄權(quán)納賄害黎民,穿上官袍背父訓(xùn),貪贓賣法忘根本,好了傷疤忘了痛,欺壓弱女用大刑”,這幾句犀利無情,直刺筋骨。而下面四句更如雷霆震響,緊緊引出“怎對得起含冤屈死的老父親”?!霸鯇Φ闷鸢 钡奈沧衷诔簧献鞲咭籼幚?,長達八拍,令金石都能為之動容。唱到“親”字,則以哭腔驟然回落,余音綿綿,回味不盡。
在全劇中,貫穿始終的“二百兩”紋銀可謂一條特殊而重要的線索。當年李素萍為葬父賣身,送弟弟求學(xué)奔前程,賣身錢是二百兩:弟弟做了知州,第一次收受的賄銀也是二百兩;陳三兩向義弟陳奎借銀贖身,借的還是二百兩。難怪陳三兩聽說弟弟為了二百兩銀子對自己用刑逼嫁會如此憤激了。筆者還想起越劇《情探》中的敫桂英,她苦苦等待,卻只等來了負心郎的二百兩銀子和一封信。也許,二百兩紋銀就是那個年代的一個弱女子的身價吧!
陳三兩資助過的義弟陳奎,因得于她的教誨,為官做人很有原則,一直不忘恩情,做了巡按還派人去恭迎恩人。陳三兩堅決要求陳奎不徇私情,將李鳳嗚削職為民,自己攜弟回鄉(xiāng),體現(xiàn)出陳三兩情義兩全的襟懷與高人一等的氣節(jié)。她是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脂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