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馀
〔關鍵詞〕 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7(B)—0034—01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而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落實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今天,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2l世紀學校體育教學的趨勢。
一、終身體育就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體育健身行為
現代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對人們的健康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增進、維護和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更重要的是在緊張的生活和工作中,通過體育運動可以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達到愉悅身心的目的。人的一生都應當伴隨體育鍛煉,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目標、要求、內容與方法。鍛煉身體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勞永逸,所以,在青少年時期就應該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二、學校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的基礎
健身,如同建造大廈,需要高質量的工程設計和構建高質量的人體工程基礎。學校體育教育就是“高層建筑”的基礎工程。學校體育通過學校教育計劃與體育課程教學來實現健身的目標指向。我國學校體育經歷了從“技能”到“體質”再到“人才”的演變發(fā)展過程,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對激發(fā)人們積極投入體育實踐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沒有擺正競技與健身的關系,沒有找出學校體育矛盾的主要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研究的深入,人們認識到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是全民健身,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學校要關懷全體學生,根據學生身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按照學校體育課程傳授體育知識,科學地選擇體育內容與方法,以達到讓學生終身受益的目的。
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要求我們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活動能力,使學生形成自覺進行身體鍛煉的習慣,從而通過體育鍛煉來磨練意志、鍛煉體魄、完善身心。
三、增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措施
1.傳授體育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自主健身技能
體育的知識、技術、技能,是科學鍛煉身體的手段和方法,不僅對保持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有近期(在校期間)效果,而且具有長遠(走向社會以后)的影響。但是,由于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展狀況的差異,鍛煉身體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鍛煉、自我選擇與評價的能力,以適應和協調不斷變化的情況,取得更好的鍛煉效果。
2.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
興趣和愛好是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驅動力。初中以下的學生,往往以滿足心理要求為主要傾向,表現為以直接興趣為主,即體育活動本身所引起的興趣,如喜歡游戲和球類活動等。高中學生由于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性更明確,間接興趣逐步成為主要傾向,即對體育活動的結果發(fā)生興趣。如認識到參加耐久跑能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雖然跑起來感到又苦又累,但仍然能堅持參加長跑。高中階段體育教學要在已經培養(yǎng)起來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理性認識,讓其對體育的目的、意義、作用、功能等有全面的理解,進而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使其成為體育學習和各種體育活動的主體。
3.加深對體育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自我體育意識
意識是人的頭腦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體育意識是大腦對體育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對體育的感覺、思維等多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對終身體育的理解,關鍵是自我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這里提出的“自我體育意識”,就是自己對體育在思想、情感、行為、個性以及有關體育的社會交往和合作等各方面的認知、感覺、評價和調控等心理過程。自我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的核心,只有樹立起自我體育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并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怎樣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體育意識呢?這就要求學生要了解自我,認識自己身心發(fā)展的具體狀況和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運動技能水平,特別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與同齡人的差異,善于分析、判斷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層次和水平,以便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取長補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鍛煉。自我體育意識是在反復實踐中形成的,所以要在反復不斷地實踐中,加深對體育的情感體驗,不斷強化體育成就感,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