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隱喻是商務英語中常見的語言和文化現(xiàn)象,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本文從翻譯哲學觀的角度探析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原則和策略,指出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在歸化與異化、意譯與直譯之間進行變化。
關鍵詞:翻譯哲學觀;商務英語;隱喻;翻譯
引言
隱喻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隱喻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研究,他認為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段。此后,有許多學者從不同的領域對隱喻進行了研究。20世紀末,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西方一些學者開始從認知意義上對隱喻展開研究。其中,貢獻最大的是美國學者萊考夫(George Lakoff )和約翰遜(Mike Johnson)。在他們的著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 We Live by)中,用大量的語言事實說明語言與認知能力的密切相關性,并明確指出隱喻是人們認知、思維、經(jīng)歷、語言甚至行為的基礎?!半[喻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在語言上,而且也在思維和行動中”。隱喻無所不在,隱喻是日常語言中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
受傳統(tǒng)理論影響,很多人意識不到我們的日常語言中充滿了隱喻,更加意識不到商務語篇中也充滿了隱喻。無論是專業(yè)詞匯和術語、外來詞或新詞及多義詞,隱喻都無所不在。尤其是多義詞,其來源仍然是普通英語詞匯,是由普通英語詞匯引申而來,而引申的理據(jù)則是隱喻。隨著經(jīng)濟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大量的新詞通過隱喻的方式不斷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用于指代不斷涌現(xiàn)的經(jīng)濟活動和現(xiàn)象。如,關稅和配額(Tariffs and quota)是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現(xiàn)金轉移(money transfers)構成現(xiàn)金流動(cash flow);公司可能崩潰(firms may collapse),等等。許多諸如“平衡”(equilibrium)、“蕭條”(depression)、“滯脹”(stagflation)、“通貨膨脹”(inflation)等先前用于修飾意義的詞語,后來逐漸約定俗成,并構成商務領域中的行話。
正因為商務英語中存在大量的隱喻,所以,商務英語中的隱喻翻譯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此,研究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規(guī)律是十分必要的。
商務英語中的隱喻特征
關于隱喻的特征,王寅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總結了隱喻的十個特征:跨學科性與普遍性、體驗性與無意識性、矛盾性與統(tǒng)一性、系統(tǒng)性與限制性、新奇性與生成性、創(chuàng)造性與開放性、程度性與模糊性、單向性與互動性、共時性與歷時性、轉換性與辯證性。這是目前為止對隱喻特征總結較為完整的一種。另外,藍純也總結了隱喻的三個主要特征:普遍性、認知性、系統(tǒng)性。
同時,隱喻也可分為多種類型。萊考夫將其分為結構隱喻、空間隱喻、實體隱喻;中國學者束定芳將其分為根隱喻、派生隱喻。Newmark根據(jù)隱喻性的程度,從小到大,將隱喻分為五種:dead、cliché、stock、recent、original metaphor,并提出了本體(object 隱喻描述的對象)、喻體(image描述本體的項目)、喻底(sense本體和喻體相似的地方)的概念。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隱喻具有多類型、多功能的特點,商務英語文本中的隱喻也不例外。它既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具有修飾功能,又是人類的思維方式,具有認知功能。同時,還承載一定的文化功能。
翻譯哲學觀與隱喻的翻譯
我們討論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問題,必然涉及一個更為寬泛的命題,即隱喻的翻譯。迄今關于隱喻的翻譯研究十分深入,研究的角度也相當廣泛,主要包括:跨文化的角度,現(xiàn)代翻譯論角度(如翻譯目的論、功能翻譯理論、等值理論及奈達理論等),語言交際理論角度(如關聯(lián)理論、語境理論等),語言認知學角度,翻譯美學與藝術角度等,分別從不同的理論出發(fā),闡述了隱喻翻譯的原則和策略。這些翻譯原則和策略,既有彼此相通的成分,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有的主張直譯,有的主張意譯;有的主張歸化,有的主張異化,等等。這些紛爭也存在于包括商務英語在內的特殊用途英語中隱喻翻譯的研究上。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原則與策略、方法與技巧,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課題,有必要從翻譯哲學觀這一較高層面出發(f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論證。
翻譯觀是研究翻譯理論的指導思想。翻譯觀受世界觀的制約,但又不同于哲學概念中的世界觀。翻譯觀僅僅是針對翻譯理論研究與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而言的,我們的翻譯觀就是翻譯的哲學觀、科學觀、藝術觀,或者說,是哲學、科學、藝術相統(tǒng)一的翻譯觀,主要涉及翻譯哲學、翻譯科學及翻譯藝術這三個范疇。
顯然,我們的翻譯哲學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翻譯哲學觀。翻譯中各種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可以從哲學的描述性功能與規(guī)范性功能中求得解答。商務英語中的隱喻雖然有其特殊性,然而其翻譯依然涉及翻譯領域中一些普遍性問題,如,意譯與直譯的矛盾、全譯與變譯的矛盾、歸化與異化的矛盾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到求證;各種翻譯理論之間的關系,也應該從翻譯的哲學觀這一最高層面加以解讀,以解決商務英語隱喻翻譯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從而得出科學辯證的翻譯原則、策略、方法和技巧。
通過以上對翻譯哲學觀和商務英語隱喻的多樣性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任何一種文本(包括商務英語中的隱喻)的翻譯原則和策略,絕不是在歸化與異化、意譯與直譯或全譯與變譯中做出取舍的問題,也不是在“以譯者及譯語讀者為中心的”原則或策略或者“以原語為中心”的原則或策略中做出選擇的問題,而是如何將歸化與異化、意譯與直譯、全譯與變譯辯證地運用在文本的翻譯中,使其達到統(tǒng)一的問題。這是因為翻譯是一個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由翻譯的主體、客體、翻譯場組成(如圖1所示),主體、客體統(tǒng)一在翻譯場中。原語是翻譯的客體,譯者與譯語讀者是翻譯的主體。翻譯活動的具體場景是翻譯場。因此,在研究翻譯時,不僅要研究翻譯的主體,也要研究翻譯的客體,還要研究翻譯場。
首先,從翻譯客體的角度分析隱喻的翻譯。我們探討了商務英語隱喻的類型和功能的特點,指出了商務英語隱喻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譯者的翻譯過程也就是文化移植過程,是用譯語重構原語文化模式,將一種語言文化所表現(xiàn)的認知方式用譯語或目的語傳遞到另一種文化中去的過程。語言是思維認知的載體,同時,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因民族而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及哲學淵源,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認知方式以及表達這些思維認知方式的語言形式。因此,不同語言文化的商務隱喻既有同質性(homogeneity)的一面,又有異質性(heterogeneity)的一面,于是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實踐歸根結底就是在直譯或意譯、歸化或異化的程度上進行選擇。換句話說,從直譯到意譯、從歸化到異化,應視為一個連續(xù)體,我們所做的應該是在這一連續(xù)體上選擇一個恰當?shù)钠胶恻c??傊?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原則和策略應是一個變化的統(tǒng)一體,是在原語與譯語之間的一個動態(tài)變化體。當然這里所說的平衡點,不一定是原語與譯語之間的中點。如果我們將翻譯視為原語與譯語的一個連續(xù)體,那么,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平衡點可以是這個連續(xù)體上的任何一點。當涉及具體某一篇文本的翻譯時,這個平衡點不是靜止的,而是變化的,它會有一個動態(tài)變化區(qū)間(如圖2所示)。
其次,從翻譯主體的角度分析隱喻的翻譯。從翻譯的主體(譯者與譯語讀者)來看,譯者的風格、文化背景等要素會各不相同,因此,翻譯的主體是一個變量。而譯語讀者(這里是指商務英語譯文的讀者)的組成也很復雜。有的譯語讀者不僅諳熟商務英語,而且還了解英美文化;有的譯語讀者對商務英語和英美文化僅略知一二;有的則完全不了解。而且,閱讀這些商務文本的中國人有著不同的目的。因此,作為譯者,必須結合譯語讀者的差異,對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歸化與異化之間做出變動的調整。可以推斷,隨著英語和英美文化的傳播,商務隱喻的翻譯在歸化與異化這個區(qū)間的變化方向必然是逐漸向異化發(fā)展。
再次,從翻譯場的角度分析隱喻的翻譯。從翻譯場來看,商務英語翻譯的場合也是變化的,如,有口語化的場合,也有較為正式的招待會,還有商務函電等正式文的翻譯。因此,譯者必須根據(jù)場合的變化對商務隱喻的翻譯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歸化與異化之間做出變動的調整。總之,不同的商務英語隱喻,甚至相同的商務英語隱喻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譯語讀者或聽者,其翻譯應在歸化與異化之間變動。
如何在翻譯實踐中根據(jù)翻譯原則具體運用翻譯策略
以上從翻譯哲學觀的角度探討了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原則,在翻譯實踐中應根據(jù)這些原則具體運用翻譯策略。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其實涉及兩大問題:一是文化差異問題,即隱喻所體現(xiàn)的認知方式差異問題;二是語言形式問題,即如何翻譯喻體、本體及喻底。Newmark提出了翻譯隱喻的七種策略,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兩大問題。這七種策略考慮了翻譯要素的變化,在不同的情況下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這是十分符合翻譯哲學觀的。魏平在《隱喻的翻譯方式》一文中也談到了這七種策略在普通英語隱喻翻譯中的運用。同樣,這七種翻譯隱喻的策略都可用于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具體如下。
直譯法在目的語中重現(xiàn)相同的喻體,即直譯法。當兩種語言之間在文化意象或認知方式上重疊時,可采用這種策略。如,trade barrier譯為貿易壁壘,black market譯為黑市,frozen account譯為凍結的賬戶等。
換喻法用目的語中合適的喻體來代替原語中的喻體,即換喻法。兩種語言之間經(jīng)常存在文化意象空缺和錯位,可丟掉商務英語隱喻的表層文化意象,而引入深層含義,其實質是偏向歸化。如,blanket price譯為一攬子價格(blanket原義為毛毯。此處喻底為 “總括”,意思是“像地毯那樣包裹起來”,由于這里存在文化意象空缺,翻譯時,丟掉其表層含義“地毯”,引入深層含義“總括”,翻譯時,用喻體“一攬子”來代替原語中的喻體“地毯”)
明喻法用明喻來代替隱喻,保留喻體,即明喻法。隱喻比明喻具有更強烈的表達效果。在特定的場合下,為了淡化情感的強烈色彩,并使譯語讀者或聽者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商務英語隱喻,可采用這種策略。如,Market is a war譯為“市場如戰(zhàn)場”。
明喻與喻底結合這是意譯的一種,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綜合了交際和語義翻譯的方法,這樣,不管是商務專業(yè)人士還是普通人都能夠理解。如,Bulls go up the stairs and bears go out the window譯為股價上漲如登樓,下跌如跳臺(此例中,bulls譯為“股價上漲”,bears譯為“股票下跌”,是屬于第五種情況,具體見下文。此處,將明喻與喻底結合起來,即使非專業(yè)人士,也能很快理解其含義)。
將隱喻轉化為喻底這也是意譯,當目的語中喻體所含的喻底過于寬泛時,可采用這種方法。如,ceiling price譯為限價、最高價。(ceiling原義為“天花板”,此處喻底為“最高限度”)Bulls were very cautious譯為看漲的一方非常小心。(bull原義為牛,此處喻底為“股市中看漲的一方”)strike price譯為(期權的)執(zhí)行價格(strike原義是“敲打”,喻底是“拍賣成交時的一錘定音”)。
省略屬于意譯。如果隱喻的功能在商務英語文本的其他地方得以實現(xiàn),或者隱喻在商務文本中不太重要時,那么該隱喻連同喻底一起都是可以省略的。如,Dead cat bounces譯為“跌多了必反彈”。as tight as a drum譯為“非常不肯花錢”。be financially crippled譯為“財政拮據(jù)”。
隱喻與喻底結合仍然屬于意譯。當譯者想確定隱喻能夠被人們所理解時,有時可以用加注的方式進行注釋。如,Coke isnt crippled yet譯為“可口可樂公司沒有癱瘓,仍然正常運作”。
結語
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商務文本大量地進入人們的社會生活。而隱喻是商務英語中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商務英語中的隱喻大多蘊涵著英美國家的文化信息。因此,商務英語中隱喻的翻譯是一個復雜并值得關注的問題。而翻譯哲學觀能很好地解決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原則和策略問題。翻譯哲學觀與商務英語隱喻的多樣性及翻譯的三個要素的變化,要求我們在翻譯時,應將“以譯者及譯語讀者為中心的”原則或策略與“以原語為中心”的原則或策略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達到“歸化與異化、意譯與直譯”的動態(tài)平衡。
參考文獻: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張澤乾.翻譯經(jīng)緯[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5]呂旸,崔曉莉.認知視角下的隱喻翻譯[J].科教文匯,2008,(5).
[6]魏平.隱喻的翻譯方式[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
作者簡介:
李冬蓮(1966—),女,廣東龍門人,碩士,江蘇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