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蕓
隨著新課標開始實施,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從近年的教學實踐看,我感到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尚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其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系統(tǒng)性不強,基本功不扎實;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較弱,說難開口,寫難成句;學生們雖然學了大量的語法規(guī)則,可一旦用于實踐,便會頻頻出現(xiàn)錯誤;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壓在未成年孩子的肩上,孩子們說做家庭作業(yè)寫得手疼,老師們說下課后還得留學生補課。英語教學存在費時較多、收效甚微、多數(shù)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的情況,學英語一切都是為了應付考試。
既要提高教學質(zhì)量,又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興趣,兩者之間似乎有著深刻的矛盾。英語課抄寫單詞、抄寫句子幾乎是每個老師都要選擇的教學方法。能不能針對英語教學的特點選擇較合適的方法,既讓孩子們學會扎實的基礎知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提高考試成績,同時又讓他們感受到學外語的樂趣呢?在十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始終認為“誦讀 ”方法是打基礎階段,也就是初中階段唯一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誦讀法是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
所謂“誦讀 ”,就是朗讀和背誦。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語言信息越來越多,表達的意思也越來越復雜,語言的學習實際是一個在頭腦中大量儲存語言信息并在實踐中練習、提高的過程。英語的學習和母語的學習有很大差別(主要是語言環(huán)境的差別),但在學習的基本原理上,兩者應該是一致的。這就是說,英語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在頭腦中大量儲存語言信息并在實踐中練習、提高的過程。朗讀和背誦是符合這種語言學習特點的,即先儲存后應用。
二、誦讀法是符合初中生特點的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熟讀”實際上就是儲存語言信息。一句古話道明了語言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熟讀成誦”,背誦就是儲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茖W家的研究證明,十四五歲是人的記憶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高峰,在這之后,人的機械記憶能力就開始下降了。在初中的兩三年內(nèi),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多背、多記一些東西,擴大語言信息儲存量,既充分利用了現(xiàn)有的記憶資源,又能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這將有益于他們終身的學習。因此,朗讀和背誦應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這不僅是課堂教學、課堂練習,而且是課后作業(yè)的主要方法。
語言不是寂靜的字符,是有聲的藝術(shù)?!皶x百遍,其義自見 ”即道出了朗讀與理解的意義。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唯一手段,通過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早晨、傍晚、英語課內(nèi)外,每天課堂上老師教會的幾句對話、句型或小短文,回家只需花10分鐘左右朗誦,第二天就能在課堂上和老師或同學用學過的句子造句、對話,這使學生們感到輕松、有趣。這時候,他們可以用背過的句型,盡情地發(fā)揮,他們會有一種成功感。初中階段,練好英語基本功,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無窮。所謂基本功,包括英語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如語音、拼寫、詞匯、語法以及最基本的文化知識。語音方面,要發(fā)好單音,掌握重音和語調(diào),讀出英語特有的節(jié)奏,朗讀是唯一的途徑。如:
只有靠老師講解后,學生每天進行朗讀練習,不斷地實踐,才能形成正確的發(fā)音和較好的語言面貌。有了正確的發(fā)音和拼讀,單詞就好記了;對各種基本句型都要練到不假思索便能脫口而出的“自動化”程度,這樣才能保證學以致用。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接觸了英語國家的文化及英語語言特有的表達方式等。
三、誦讀法是直接法的基礎
從理論上說,誦讀法是英語教學法 ——直接法的基礎。《韋氏英語大辭典》對直接法有這一段解釋:“直接法是教授外語,首先是現(xiàn)代外語的一種方法,它通過外語本身進行的會話,不用翻譯,也不用形式語法。”這一定義勾畫出直接法的基本特征:直接用外語講練外語。讓學生先實際地掌握語言材料,再從他們積累的語言材料中總結(jié)出語法規(guī)則。有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zhì)的飛躍。有了初中階段的朗讀、背誦,方能有高中階段的寫作、閱讀及交談的能力??傊?初中階段進行朗讀背誦的教學法,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
那么初中階段,英語教師又該如何實施誦讀教學法呢?
一、對朗讀背誦的指導
初一的時候,每天誦讀的內(nèi)容都是一小段當天講過的對話或一小段課文。這段課文內(nèi)容中包含著很多語言信息,但每個信息的價值是不同的。同樣是單詞,有的有變化,有的就不變;同樣是動詞,后邊跟了不同的介詞,就表示不同的意思;兩句話差不多意思,只是時態(tài)不同,謂語部分就有不同的結(jié)構(gòu) ……在誦讀課文的時候,就應提醒學生,應該特別注意那些用法特殊的單詞、含有語法意義的語言點和使用率高的詞組,這些重點在講課時都應標注在書上,要求學生在誦讀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這樣的指點,簡單機械、有口無心的朗誦就成了有意識的課堂學習和復習,與老師講語法相比較,這種邊讀邊學語法的教學方法,更有趣味性,學生不會感到枯燥,而且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學完課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同樣是背讀,記憶力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學得快,背得也快,做題時靈活性強,這些學生可以很自如地運用通過背讀而儲存在大腦里的語言信息??蓪δ芰θ醯膶W生來說,掌握和運用所讀的內(nèi)容要困難得多。給這部分學生以必要的輔導,是保證他們能長期堅持誦讀法并從中受益的關鍵,也是避免班里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舉各種各樣的例子來說明句子成分可變而句子結(jié)構(gòu)不變的道理,強化學生在背誦中記住句子結(jié)構(gòu)的意識,提高學生運用句子結(jié)構(gòu)的靈活性。在他們積累了一些常用基本句型之后,教師就可以教他們提高理解課文、誦讀課文速度的方法。每天需要朗讀背誦的內(nèi)容若翻譯成中文,不過幾句話而已,對于任何一個初中生來說,都有可能在一分鐘內(nèi)就背下它的中文意思。因為頭腦中已有了基本句型的印象,在誦讀前重點放在生詞和記語法點上。改下這些新內(nèi)容,再按著動詞發(fā)生的順序,用基本句型把中文句子譯成英文,這樣反復幾次,學生不但能很快學會讀,而且能很快地背,用這種方法,既可以省時間,又可以鞏固句子結(jié)構(gòu)的概念。
如果從初一開始就能堅持這樣每天的誦讀,那么到初二、初三時學生誦讀課文內(nèi)容已不能滿足,如果能引入一些課外有趣的小文章,既能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擴大知識面,有一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會超出教材的規(guī)定,他們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了,這就可能是我們說的尖子生。
二、對朗讀背誦的檢查
學生能否達到老師的要求,需要老師督促和檢查,特別是誦讀這種“軟”任務,就更不能忽視。
檢查學生誦讀首先應檢查語音。學生常犯的語音錯誤是元音讀不準,忽略特殊發(fā)音、重讀和次重讀、非重讀、升降調(diào)等。如果檢查出語音錯誤,要及時糾正,并在書上注明,在適當?shù)臅r候再重新檢查一遍。第二項是檢查誦讀的流利程度和速度。有些學生比較懶,勉強會讀會背,這樣的誦讀,還達不到真正的儲存語言信息的目的,不要說記幾天、幾個星期,恐怕檢查后的幾分鐘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一定要通過控制誦讀課文的速度來檢查學生用功程度。一篇課文,兩分鐘背讀完和一分半鐘背讀完相差大約十五分鐘的用功量,對于不用功而誦讀速度過慢的學生,應要求他們重讀,再花 5到10分鐘,達到流利的程度。
當然,檢查誦讀的工作量很大,靠教師一個人檢查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可以從班里挑一些發(fā)音好、對工作負責的學生幫助檢查(課前課后),并要做好背書成績的詳細記錄。對那些學習有困難或不用功的學生則由教師親自檢查,及時糾正他們在誦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檢查誦讀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課堂上,教師可以用抽查漢譯英、英譯漢、默寫等方法,內(nèi)容選自前一天誦讀的課文(一般三四句重點句),凡是檢查不合格的,由教師補查誦讀。
三、正確處理誦讀與書寫的關系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英語拼寫和發(fā)音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按照發(fā)音規(guī)律去記單詞的意識,把簡單枯燥的機械記憶變成有意識的發(fā)音規(guī)律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時的正確思維方式;對個別發(fā)音不規(guī)律的詞,在教學中給予特別的提示,引起學生的重視;在學生誦讀的同時,講解必要的語法現(xiàn)象,避免華而不實現(xiàn)象。由于學生在大量的誦讀中形成了較好的語言感覺,他們只需花很少的時間(可能無需思考),就能很輕松地完成課內(nèi)外的書面作業(yè)了,這樣就比較好地解決了誦讀和書寫之間的關系。
“誦讀”不僅要朗讀——訓練語音、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要背誦——積累大量的語音材料。對初中生來說,誦讀課文是第一位,解釋語法是第二位,如果“說”是口語,“寫”是書面語,那么,前者則為后者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因為根據(jù)人類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先有口頭語,后有書面語的。
現(xiàn)在,普及外語和提高外語教學質(zhì)量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而加強基礎外語教學正是普及外語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指導者,教師的教學改革應有鮮明的時代意識。初中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獲得簡單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打好扎實的基本功,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罢b讀 ”法正是符合這些原則的。在傳統(tǒng)朗讀、背誦的基礎上,注入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我們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教學方法。
(責編 黃 曉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