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志芳
教育要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發(fā)展,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這既是當前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只注重知識的培養(yǎng),忽略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不良傾向,這大大削弱了學生今后步入社會后適應各方面壓力的能力。因此,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已經(jīng)成為每個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方面,除了正常的心理教育外,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學生的人格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謂健康人格,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結(jié)果。一般說來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是人的修養(yǎng)朝著健康方向充分發(fā)展,從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一句話:健康人格就是理想的人格,就是健康的自我。人格是生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同時,健康人格是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方面,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的基本條件。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汲取那些有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營養(yǎng)要素。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古代圣賢、英雄、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這些折射著人文精神的材料,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人格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按作品的內(nèi)容,因勢利導,將其中的人文因素發(fā)掘出來,深入闡述,使學生受到陶冶,銘記在心,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人格。以文品人,使學生從作品中品出他們的人格魅力,成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如《岳陽樓記》中的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關懷民生的高尚情懷,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毒疤┧{的制作》、《我國古代的幾種建筑》使學生懂得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確立了尊重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的觀念。學生通過學習這些作品,從這些作品和作者身上汲取精神養(yǎng)料,可以受到理想志趣的教育,增強對社會責任感,提高對真、善、美的發(fā)現(xiàn)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擴大了人生境界,培養(yǎng)了高尚道德情操。這種教育和培養(yǎng)始終不能脫離對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不能脫離聽、說、讀、寫的訓練。
一、多聽
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自己的情操。在課堂上多放些朗讀作品給學生們欣賞,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讓學生通過品味其中的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又如:《未選擇的路》說明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放錄音讓學生慢慢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二、多說
多說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又可以練習口語表達的能力,鍛煉自己的膽量,讓學生更有自信。在教口語交際《我的理想》作文課后,學生有的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個畫家,畫出五彩斑斕的世界;有的說: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理想,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我會努力向目標前進的;有的人想當醫(yī)生;有的人想當飛行員;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還說:我想當一名律師,因為我想訓練我的口才,幫助無辜的人洗刷冤情……或許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但我想“只有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冻笮▲啞分v的是一只丑小鴨由于長得丑陋,在鴨群和雞群中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大家都要趕走他,連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歡迎他。喂雞鴨的那個女傭人也用腳踢他。他獨自流浪到一塊沼澤地,討好那些野鴨們,但野鴨們也不喜歡他。他還差點被獵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頂著狂風跑到一個家舍。但因為他不能生蛋,發(fā)不出喵喵的叫聲和打不出火花,又被母雞和雄貓趕走。后來,丑小鴨還受盡嚴冬的折磨,差點被凍死。但在這些打擊面前,丑小鴨始終不屈不撓,相信自己,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艱難困苦。他相信即使身處逆境,經(jīng)過不懈追求,努力進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xiàn),幸福一定會來到身邊。最終,它終于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學完課文后,學生有的說:“我要向丑小鴨學習,即使身處逆境也不氣餒,不放棄,不灰心,勇敢面對挫折,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一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庇械恼f:“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還有的說:“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些學生將來也許不會成為哲學家,但他們悟出的話富有哲理。也許不會成為名人,但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聲。他們說出對自己對未來的期望,說出敢于直面人生,做一個強者的志向,說出要用真實的才干去爭取自己應有高度的決心。他們是用心在交流,他們的話感動了大家,鞭策著大家。
三、多讀
好的朗讀能夠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diào)的都是一個“讀”字,這既是我國古人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同時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學習方法。著名學者就以為:“凡讀書……須要讀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讀書之要》)語文教學首先要朗讀、熟讀,然后再背誦,在這個過程中文章的構(gòu)思、脈絡、層次、語言表達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能被學生逐步掌握。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范讀為導向,讓學生在感受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例如,讀《土地的誓言》、《我愛這土地》何嘗不激起我們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愛。讀《風箏》、《背影》讓我們深情地體會到同胞親人間真摯的愛。所以,讀的過程,體會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便是人格培育的過程。
四、多寫
寫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語文教學中有著豐富的人格教育因素。作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在作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情感的開發(fā)。每次作文我都不出具體的題目,只是大致規(guī)定一個范圍,讓學生在這個范圍里選擇他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去寫,讓學生有感而發(fā),這有助于學生抒真情,發(fā)實感。這對培養(yǎng)他們健康、豐富的情感至關重要。批改作文時,要根據(jù)學生作文中的情感體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情感疏導。有一次,有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老實人吃虧”的思想,我就在評語中寫上:“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學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教育的真諦是育人,育人的真諦是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很多,我們要把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融入語文教學的活動中去,融入真情,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感受到榜樣的人格魅力,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一個人健全而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生命價值的準確定位,給孩子一個健全而完善的人格,這是我們應當努力追求的崇高境界。
(責編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