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質(zhì)
從某種程度上理解,教育是中年人的事業(yè)。這么說,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當前有些年輕教師對教育的最核心的或者說最基本的理解還有所欠缺,比如說今天說到的這個備課的案例。案例中的老師其實是對自己的職業(yè)本分缺少一種應有的認識。對教師備課的很多要求,應該說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個教育的常規(guī),這樣一個常規(guī)實質(zhì)上又成為教師工作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我覺得,對于這樣一個組成部分。你可以把它看成教師的本分。
另外一方面,我們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是:今天的學校檢查是愈演愈烈,教師的負擔是愈來愈重,教師的精神壓力是愈來愈大。各種行政的、準行政的力量對學校的侵入,已經(jīng)成為中國教育一件令人感到很痛心的事情。現(xiàn)在,對教案的檢查,不僅是小學老師要檢查,中學老師要檢查,大學教授同樣也要檢查。而很多對教案的檢查,就像帕克·帕爾默說的,“把教育工作降低到技術(shù)層面上”——它檢查的是,有沒有寫,寫了多少字,卷面是否整潔,而不是這個備課的質(zhì)量怎么樣,課堂上的呈現(xiàn)水平怎么樣。這樣的檢查某種程度上干擾了學校的辦學方向。使學校缺少一個寧靜的、能獨立面對教育核心問題進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那么這種情況下,教師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備課、對待寫教案?
上面已經(jīng)談到,備課是一個本分,是一個比較低的要求。所以我很贊成“終身備課”的提法。這種終身的備課是一種超越本分的“境界”。從“本分”出發(fā),你可以要求教師在備課、寫教案上達到某些基本的要求;而從“境界”出發(fā)的話,我們更重要的是看教師的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達到的可驗證的一個教育結(jié)果。著名的人文學者錢理群老師有一次跟我說:“我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給研究生上課都是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精神是非常緊張的?!碧K州大學一位相識的老師也跟我說:“如果下午要去上課,我一個上午在家坐立不安。”我覺得所謂的“如履薄冰”“坐立不安”就是把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這一種備課,真的是叫一種生命的全情投入,達到了一種境界。因此,他能夠游刃有余,能夠充分地展現(xiàn)出他對知識的理解,對生命的理解,對學生的體悟。
教師備課要從“本分”走向“境界”,從備課的內(nèi)容上來說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識層面的備課,包括這個學科的知識體系:第二個階段,上升一個層面,即跟這個知識層面相關(guān)的知識引申;第三個階段,備課從學科中延伸出來,延伸到整個的人文世界、自然世界。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備課對一個教師而言,就需要一輩子下功夫,每時每刻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