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龍
摘要: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對物理情境、物理過程的分析,為學生設計較好的實驗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實驗式教學的嘗試,指出這一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效果。
關鍵詞:實驗;情境;發(fā)散思維;評價
一、實驗式教學的意義和必要性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有以下的特點:內容難度大,思維抽象性強,課堂知識量多。如果在教學中單一地以教材為教學依據(jù),難免有照本宣科之感,機械性較強。授課形式的單一化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厭煩,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部分學生勉強把課本內容熟悉后,在實際的解題中也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是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推行實驗式教學有很大的必要性。用實驗式教學突破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教學效果會大有改善。所謂“實驗式”教學是指在現(xiàn)有理論知識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地進行實驗來探索知識的教學方式。物理本身就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我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歸納出來,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二、如何正確開展“實驗式”教學
(一)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到對實驗式教學內容了如指掌
開展實驗式物理教學不是脫離教材的一意孤行,而是以教材內容為實驗教學的基礎或活動的主線。教師要充分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實驗形式,理順教學脈絡,突出教學重點。在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本次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接受的難點,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形逐一考慮,并做好答疑準備工作。如在講述波的衍射時,波是一種不可見的東西,怎么才能把它講述好呢?我先做復習工作:什么是波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波的反射和折射各遵循什么規(guī)律?然后指出要學習的新內容:波的衍射。接下來先提出問題:大家都熟悉“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物理現(xiàn)象,這是什么原因呢?讓學生進行討論,當然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千奇百怪。在討論結束后,實驗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一個小擋板,讓波源發(fā)出的圓形波遇到小擋板,將實驗現(xiàn)象用投影儀投影在大屏幕上,可以發(fā)現(xiàn)水波繞過小擋板繼續(xù)傳播。將小擋板換成長擋板,重新做實驗,結果水波不能繞到長擋板的背后傳播,得出初步結論:這個現(xiàn)象說明發(fā)生衍射的條件與障礙物的大小有關。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得出進一步結論:窄縫寬度跟波長相差不多時,有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窄縫寬度比波長大得多時,衍射現(xiàn)象越不明顯;窄縫寬度與波長相比非常大時,水波將直線傳播,觀察不到衍射現(xiàn)象。最終結論:一切波都能發(fā)生衍射,衍射是波的特有現(xiàn)象。布置思考問題:我們站在大柱子后面能聽到前面人說話的聲音,而太陽光照到大柱子上卻在后面形成了影,為什么?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實驗教學前后進行歸納、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時刻提醒自己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而非簡單接受的被動對象。在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向學生明確他們所要學習的新知識,確保學生做好預習與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師可以預先以問題形式布置給學生,引發(fā)他們探討,但教師不做正確與錯誤的評判。在接下來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帶著探索真相的心情去學習,這時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注意力和觀察力都較為集中。
如在講述重力和自由落體運動時,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都學過“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這課,它講述的是伽力略在比薩斜塔通過實驗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理論的事情。你們對這一實驗認同嗎?結果,好多同學認為,既然書上是這么寫的,那它一定是正確的,可心里又覺得好象應該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是正確的。在大家各抒己見后,我通過真空實驗管做了這個實驗,真切地讓學生目睹羽毛和紙張及石塊同時落地的“真相”。接著,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如果伽力略真的做這個實驗的話,他有沒有失敗的危險?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在真空中物體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氣中,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很小,物體從靜止豎直下落,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在學習了上述內容之后,我們引入了運動規(guī)律的三個公式,學生對本堂內容接受起來較為輕松。
(三)充分利用各種教具,不斷拓寬實驗教學領域
實驗教學大部分在課堂上進行,因為受場地等因素限制,不能把每堂課都安排在實驗室內進行。但不能因為這些不利因素就簡化教學內容,從而使教學質量打了折扣。因此我們進行了多種嘗試:自制教具、利用多媒體、學生設計簡單實驗、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制作比賽、進行社會調查、組織科普宣傳等,通過以上的方法,開拓他們的視野,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作風。如我的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物理知識,設計的多功能老人用拐杖,既利用了力學知識,又加入了光學內容(夜間照明),同時還有危險報警裝置。雖然,學生的作品很簡單,甚至是簡陋,但他們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重溫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學以致用,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鼓勵學生的超常思維,對部分學生提出的“非常規(guī)”實驗方法,教師不可一棒子打死。比如在測量建筑物高度的問題上,教師要求用所學的氣壓知識解釋,標準答案應該利用氣壓隨高度變化這一規(guī)律來解決。但某學生卻說用長繩吊住氣壓表下垂至地面,然后測繩長即可。有一部分學生對此竊笑,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后讓學生發(fā)散思維,看看還有哪些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最后竟然得到了十五六種答案。教師要結合實驗過程認真給出評語,表揚優(yōu)點,指出缺陷,讓每個學生都對自己的實驗有一個正確的總體認識。
我的實驗式教學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總之,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透到了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教師能夠真正把握住物理實驗這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那么終有一日會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結出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