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
內容摘要:中學階段教育的對象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決定的,更是當前的教育所面臨的緊迫形勢,及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所決定的。
關鍵詞:強化 思想政治 德育
中學階段教育的對象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將直接影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進程,為此,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強化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決定的,更是當前的教育所面臨的緊迫形勢,及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所決定的。為了正確引導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走向,需要切實做好“三導”----導學、導思、導行。
一、導學
思想政治學科與其它學科的特點明顯不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思想性,因此,思想政治課不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復習考試,都必須聯(lián)系當前的時事政治,善于抓住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用理論引導時事,用時事印證理論。除此之外,還需要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一些答題與解題技巧和方法的指導,激發(fā)學生興趣,使知識融于學生思想意識之中,避免“講答案---抄答案---背答案”的老一套做法。
新課標中對課程的設計、教材的編寫和教績的評估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全面貫徹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方針,基本上改變了過去那種脫離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實際和精神需要的做法,使思想課有了一定的吸引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充分挖掘道德教育功能,運用觀察法、調查法、情景設定法、問卷法、誘導法等,既使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但由于我們的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原則,致使在學習中“學而不信,知而不行”的現(xiàn)
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的思想政治課,處理好學生的思想問題。
二、導思
貫穿整個思想政治課的一條主線,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必須同時在幾個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才能成功。但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實踐證明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個不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獲得成功。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是先占據(jù)城市后占據(jù)鄉(xiāng)村的“城市中心論”。但“城市中心論”在中國卻遭殘敗,毛澤東分析中國革命形勢,走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走“集體化”、“人民公社”道路,沒能發(fā)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鄧小平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帶動了人民群眾勞動的積極性,適合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這一切都證明理論的踐行需要聯(lián)系實際,而這一過程重點就是思考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斷地豐富完善著它的內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博大的毛澤東思想,它領導著中國人民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翻身做主人的歷史使命;在改革開放中,形成了厚重的鄧小平理論,它指引中國人民一步一步地走向富裕;在深化改革中形成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它指引中國人民踏上了小康之路。
這一切都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不斷的發(fā)展完善,老師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觀點,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分析,遇到問題后根據(jù)需要,再從書本中尋求理論支持,然后再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經過這樣反復訓練,既消除了學生在生活中的困惑,也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相應得以提高,兩者相得以彰。
三、導行
不可否認,我們的中學生面對的教育干擾太多,沖淡了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是來自家長的干擾,多數(shù)家長受單一的智能觀、功利的育人觀影響,偏重于對孩子的智力投資,望子成龍心切,一方面又因多是獨生子女,道德教育上多有缺失;其次使學校教育的缺憾,有的學校只看重升學率,學生的分數(shù)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老師重視智育,忽視德育,使學生錯失了人格陶冶的最佳時期;最后是社會的干擾,社會體系中某些方面缺少誠信、道德失范,在學生的心目中投下了多重陰影。
基于以上幾個原因,決定了思想政治教學是一個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認識——塑造道德情感——樹立道德信念——轉化為道德行為,最終由學生自已完成知、情、意、行的轉化。也只有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真理的認識深深的植根于自已的內心世界,轉化為個人思想的一部分,在他的行為、舉止方面,以及待人接物中表現(xiàn)出來,才是真正實現(xiàn)了由知到行的轉化。
總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發(fā)展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教育,教師作為育人的工程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若能轉變教育觀念,正確處理好“三導”的關系,那么,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便能充分發(fā)揮,達到培育“四有”新人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