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英
中學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則是通過體育教學去實現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教育目標的。中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和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心理特征表現得更加明顯,如愛運動、愛表現自己等等,體育課的特點是在不斷活動中進行,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德育時機。因此,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自覺地將德育的豐富內容寓于體育教學活動之中,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yǎng),是每一位中學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應重視體育常規(guī)教學
體育教學一般在室外進行,活動范圍廣,內容變化多,受外界干擾大,沒有良好的組織規(guī)范和紀律的約束就無法進行教育。如集合、整隊、隊形隊列變換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動作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要使學生明確,一個作風良好的整體是校風、班風的窗口,從而引導他們建立必要的制度,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對違反集體利益、破壞集體榮譽的不良行為及時地進行批評教育,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發(fā)揚集體主義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團結協(xié)作的思想。在教學中,活動的空間廣闊,如果沒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難以控制教學全過程,如課堂常規(guī)、競賽規(guī)則等,用這些常規(guī)、規(guī)則作為教學、訓練的規(guī)范,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多種規(guī)則,并且嚴格地執(zhí)行,以培養(yǎng)學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良好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使學生在教學訓練中得到教育。
二、教師要心理暗示,積極引導學生克服困難
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最顯著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學生必須使身體承受一定量的運動負荷,每學習掌握一個動作技術都要經過一個復雜的實踐過程,而教學訓練中各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必須有相應的意志品質的支配才能保證動作完成得準確、富有節(jié)奏感和協(xié)調。作為體育教師應抓住體育運動競技性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lián)系實際,有目的地誘導學生用模范事跡結合教材特點和組織方法進行教育。
由于學生各自的身體素質、體能和意志不同,在練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往往存在著畏難的情緒,如怕苦、怕摔、膽怯等,特別是在跳高、跳山羊、單杠動作等難度較大的練習中表現更加突出。出現這種情況之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各種不利于練習的心理,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練習中,教師要以熱情的態(tài)度關心幫助學生完成動作,使學生減少畏懼的情緒。不斷反復的練習,使學生終于有了克服困難的信心,然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用心人”的深刻含義。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中要經常采用比賽的形式,因為比賽能反映一個人的實力、意志品質和心理因素。如上球類課時要求靈活果斷和有整體配合意識,上耐久跑時要求意志堅強、有恒心、肯吃苦耐勞的精神,要使他們在成績面前勝不驕敗不餒,發(fā)揚堅韌不拔的戰(zhàn)斗作風和拼搏精神,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師要精心設計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如“獵人打獵”(用投排球來代替獵槍)游戲,不僅能發(fā)展學生投準和躲避能力,更能使他們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做到互相協(xié)作、團結一致,為集體爭取多打獵物而努力。例如,做“胯下頭上傳球”游戲,則能培養(yǎng)學生機智活潑、團結負責、樂觀進取的優(yōu)良品質。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關心器材收拾
課前整理場地、領取器材和課后收拾器材,是引導學生熱愛勞動、愛護公物的重要契機。例如在上課之前,教師叫學生搬運器械(如墊子)時,要求學生不許拖、拉;領取器材(如籃球、排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拍)時,不許用腳踢,不能扔等等。發(fā)現有不愛護公物的現象應及時制止,對那些熱心協(xié)助老師整理場地的學生應給予當眾表揚。這樣,不僅對保護學校體育器材有好處,而且也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中學體育教學應從育人的目標出發(fā),堅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備課,將思想品德的內容寓于整個體育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養(yǎng)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培養(yǎng)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責編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