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英
當一名物理教師不難,但當好一名物理教師是不容易的。在中學各科中,物理歷來是學生感到“難學”的一門學科。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地喜歡學習物理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通過緒論導引,激發(fā)學習興趣
《緒論》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的第一堂物理課,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堂課,讓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奧妙,通過生動活潑的實例給學生打開一扇物理窗口,使學生產生急于要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強烈愿望,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另外充分利用實驗、多媒體課件、科學世界以及物理學史和科學家的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演示會跳舞的小人(發(fā)聲體在振動);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又重新沸騰(氣壓減小,沸點降低);平面鏡成幾個像(兩平面鏡角度不同,成像個數不同);抽動鋼筆下的紙條,鋼筆帽不倒(慣性);一個開關控制兩盞小燈泡可同時亮,同時滅,也可單獨工作(串聯(lián)、并聯(lián)電路特點)。通過實驗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一些多媒體課件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數學生都知道現(xiàn)在人類已經進入太空進行科學活動,但他們可能很少知道宇航員在太空里是如何工作、吃飯……利用已有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地體會一下太空生活,從而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利用科學世界中的磁懸浮列車,告訴學生現(xiàn)在上海已經建成了一條磁懸浮列車線,它的原理是什么?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心理,激勵他們自己去找相關資料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通過講述物理學家奮斗史、高尚情操、科學活動中的思維演變、各種爭論、挫折與失敗、成功的關鍵都會使學生受到激勵,喚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二、聯(lián)系實際,促進學生的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應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具有新奇性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能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提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來會在分界處折彎;透過圓形魚缸看缸里的金魚為何魚會變大?隔著放大鏡看近處或遠處的物體為何有的放大有的縮?。恐v授“慣性”時可提出從行駛的車上跳下來為何容易摔倒?汽車剛啟動時乘客為何后仰?急剎車時乘客又為何前傾?小型客車的駕駛員和前排乘客為何使用安全帶;講授“摩擦力”時可提出我們穿的各種各樣的鞋以及自行車的輪胎、腳踏板、把套為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自行車鎖不好用了,有何辦法可以讓鎖變得好用?沒有摩擦的世界將會怎樣?講授電學時可提出馬路上的路燈為何都是并聯(lián)?電視機和電風扇如果串聯(lián)將會怎樣?空調和日光燈單獨工作時為何電能表轉盤轉速不同?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為何使用三腳插頭?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走向生活,生活中物理處處可見,此時開始新知識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用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充分地參與到實驗當中來。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示范性的作用,是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guī)律的起點,也是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基本上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因此我經常把課本中的一些難度適中易于操作、富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演示實驗改成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創(chuàng)造一個“躍躍欲試”的物理情景,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學生積極參與未經歷過的事情或活動,親身體驗獲得結論的快感,親眼看到自己獲得活動的成果,能夠極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動手操作的條件,讓學生邊看邊想,既動手又動腦,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豐富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性實驗中,學生對展現(xiàn)出的物理現(xiàn)象會感到驚奇,對將會產生的后果發(fā)生極大的興趣,就會積極去探究,一直得到結論。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快的情緒、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推動他們努力學習。
四、及時給予成功的滿足來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物理學習中,如果學生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若反復多次,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則會建立固定的聯(lián)系,也就會形成越學越有興趣,越有興趣就越想學的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一些學生經過努力便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遇到困難時,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學生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后,便獲得成功的滿足。在實際教學中要時時刻刻抓住學生的成功處給予適時鼓勵,巧妙地運用語言激勵,更多地傾住寬容、尊重、理解、信任、表揚等,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成功”的情緒體驗,形成樂學的心態(tài),學習就會更積極、更主動。
總之,興趣是人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推動力,“興趣加勤奮出天才”。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其奮斗目標及人生理想結合起來時,學生的興趣就會由樂趣發(fā)展到志趣,而這樣的志趣就有更大的推動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