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章蓮
數學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起眼的教學細節(jié)往往是實現教育理念的絕好素材,但它卻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沒有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對待學生數學解題活動中的“超預期思路”,即屬于這樣一種情況,為使其潛在的教學價值得到有效的張揚,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感受作些探討和分析。
一、學生“超預期思路”的教學價值及處理機智
教師的預期思路反映了解題的一種成功思路,就教學的經濟性而言,正是學生選擇的解題途徑,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教師思路以一種權威的姿態(tài)使解題教學始終在一個因循的圈子里徘徊,可能會壓抑創(chuàng)新精神的張揚,相反,學生的“超預期思路”即便有時是錯誤的,卻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思維狀態(tài),至少可為教師提供許多不曾料到的信息資源。
1.捕捉獨特性思維特征,構建靈活性知識結構
個體的知識結構是在主動參與的數學活動過程中自主建構的結果,而且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逐漸得以豐富與發(fā)展,解題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在于促成良好知識結構的形成。
學生的“超預期思路”往往更能揭示當前認知發(fā)展中的獨特狀態(tài),這種獨特狀態(tài)可能正是學生思維發(fā)生障礙的關鍵所在,也可能是對問題的片面或錯誤理解,或者是從另一個角度所作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無論哪種情況,都能使教師透析出解題背后所映襯的知識組織的質量和效率,注意捕捉學生的這種獨特性思維特征,不失時機地加以點化,非常有利于學生建構、拓展靈活而寬厚的知識結構。
2.給學生營造“超預期思路”的靈感
教師首先要承認“超預期思路”的合理性,并創(chuàng)造機會使這些思路展示其本來的面目,如果學生的“超預期思路”是基于獨特創(chuàng)造的精彩見解,那么很容易得到教師的首肯,并作為一種解題的創(chuàng)新途徑加以推廣,其自身的價值也就順理成章得以升華,但當“超預期思路”是一種錯誤理解或是一種暫時難辨真?zhèn)蔚哪:碚鲿r,教師多半會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而傾向于采用簡單否定的處理方式,豈不知這樣就失去了一次識別學生對知識理解、概括程度的絕好機會,也就喪失了引導學生進一步建構良好知識結構的機會。
其實,錯誤或模糊的“超預期思路”正反映了學生當前的認知沖突,或知識遷移上的障礙所在,教師完全可以將其作為衡量學生發(fā)展狀態(tài)的一個參考系,作為洞察、開發(fā)、利用學生發(fā)掘潛能的有效工具,比如,學生對某個概念的概括水平,對某個定理的理解程度,對某些知識關系的把握狀況等,根據反饋的情況,找出某些錯誤的“合理性”,及時溝通、點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進入“不平衡”狀態(tài)。在由沖突走向和諧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上獲得質的飛躍。
二、營造開放性教學環(huán)境,發(fā)展高層次思維能力
每一個學生要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及反省性思維等高層次思維能力,他就應該從更多角度看問題,感受更多的問題情景,因此,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將自己真實的解題思路及想法說出來,形成一個充滿對話、交流甚至辯論、爭執(zhí)的開放性情景,完全有實施的必要和可能,別人的不同思路可能正是自己應該開發(fā)而尚未發(fā)現的盲點,而自己的思路也可能成為他人關注的焦點,由此看來,預期思路與“超預期思路”在學生的發(fā)展上并無輕重、緩急之分,他們的差異僅僅體現在教學的價值取向和教學環(huán)境的開放程度上。
開放的情景本身就意味著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認可,而在學生各自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毫無顧忌地彼此評價、溝通、判斷,并對錯誤思路進行審查和糾正時,必須進行自主而積極的批判性思維,此外,與認識錯誤相伴隨的思考,主要是逆向的、反思的,解題同伴達成某種程度的默契,自然也要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這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反省性思維能力,總之,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思路,訓練、發(fā)展高層次思維能力。
三、創(chuàng)造相關“過渡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解題教學中常常產生這樣的困惑:多次反復強調范例性解題方法,學生卻總是難以靈活地應用,調查表明,其根本原因在于,以模仿、誦記為主獲得的解題方法,缺少“過程知識”的支撐,難以遷移到新情境中去,這里的過程知識是指個體在自己的解題活動中獲得的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潛在個性化的知識,其中既有成功的體會、也有失敗的感受,由于這種過程知識融入了個體特定解題活動場景中的特定心理體驗,對解題者本人而言是鮮活的、有生氣的。
“超預期思路”的可貴之處正在于蘊含著相關的過程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和利用,幫助學生恰當表征過程知識,使學生逐漸將不夠精確的過程知識升華為知識網絡的一部分,這要通過對學生的“超預期思路”進行分析和反思,指出其思路中的可圈可點之處;啟發(fā)學生將那些難以說清的過程知識用一些特殊的符號,如概念圖示、關系網、類比碼等形象地表征出來,以豐富學生的解題“知識庫”。
總之,推崇解題中學生的“超預期思路”,并不是無原則的、不加區(qū)別地一味認同和放任,而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藝術性處理,盡力使各種“超預期思路”所具有的價值體現出來,以達到“至高”的境界。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