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建
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實效,個人以為,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的結合。
一、初次展示和二次展示的結合
語文學習是雙向交流的過程,需要師生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相互交流質(zhì)疑,最終完成學習活動。因此,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通過個人鉆研、合作、展示來深化鞏固自己的認知結構、能力素質(zhì)。課堂中,在學生的討論全部結束后,呈現(xiàn)學習成果,再讓學生評價,有時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因為學生討論的結果勢必有很多內(nèi)容相似。僅了解這些成果,將會浪費很多時間,更不必說討論評價。所以,在學生學習討論時,老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典型的學習成果,在其他學生討論尚未結束時,就呈現(xiàn)在黑板或其他媒體上。完成“初次展示”。然后組織其他同學對初次展示的成果進行討論,補充完善,實現(xiàn)“二次展示”,方可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如教學《最后的常春藤葉》,有這樣一道思考題:如果沒有這最后一片常春藤葉,瓊珊會怎么樣?大多數(shù)學生會認為,如果沒有這最后一片葉子,瓊珊會離開人世,常春藤葉是支撐她的精神力量。這種初次呈現(xiàn)的學習成果是比較淺顯的,教師應在討論之初將這個大部分學生都能得出的結論提前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完成二次呈現(xiàn)。僅僅是因為這片客觀的葉子嗎?其實,不僅僅是常春藤葉,瓊珊的意志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思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要想順利實現(xiàn)初次呈現(xiàn)和二次呈現(xiàn)的結合,教師除了應在課前認真鉆研,對問題本身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預想學情之外,還應當在課堂上及時了解課堂中的學生動態(tài)生成,方能順勢利導,建立真正高效的課堂。
二、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結合
新課標強調(diào)各項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通過學生的鉆研、合作來培養(yǎng)主體意識、自學能力等。但有些教師易產(chǎn)生一種錯覺,以為教師講得越少越好,甚至可能會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最好不講,學習活動都由學生完成,生生互動最重要。這是極其錯誤的觀點,開放的課堂并不以教師“導”的多少為評價標準,這種“放羊式”的少講甚至不講只會導致課堂的混亂無序。因此,在大力倡導生生互動的同時,也應注意師生互動。尤其不能放棄強調(diào)教師的“導”。課堂中教師應及時注意小組中被遺忘的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也可以不定地參與某個小組的討論。對學生成果的初次展示,教師要和學生一道將問題的思考引向深入,尤其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疑難時,教師更要因勢利“導”,以便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可能會出于維護學生所謂的“自信心”的緣故,對學習成果總是采取鼓勵表揚,甚至連該指出的問題也未能指出。這是有違新課改初衷的。語文課堂追求的不是浮淺和錯誤,而是深入和科學。即便如高考詩歌鑒賞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中出現(xiàn)的開放式題目,要求學生自圓其說即可,但開放也不等于胡說。盡管見仁見智,但也應注意規(guī)范有效。如果只是追求形式的開放熱鬧,而忽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升級,那也是有違新課改精神的。
所以,教師應根據(jù)成果展現(xiàn)的具體情況,在和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陶冶情操,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
三、合作討論和建構落實的結合
新課標強調(diào)通過學生的個人努力,包括討論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尤其是合作探索能力。但有時課堂熱熱鬧鬧結束了,而知識、能力等卻落空了,這是有違新課改初衷的。課堂的改革不是以追求形式的變革為目的。不是以有無合作討論為評價標準,而是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不是在積極主動地學,學生到底學會了什么,有沒有掌握方法,能否形成遷移能力。因此,在課堂中要注意合作討論和建構落實相結合。
比如在教小說時,要思考學生有無掌握小說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三要素的分析方法,有無掌握主題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邊塞詩時,學生是否學會聯(lián)系詩歌中的自然風光、戰(zhàn)爭生活和家鄉(xiāng)生活等內(nèi)容來分析邊塞詩的特點。只有把學生的思維訓練落到實處,熱鬧的場面才可能有內(nèi)涵。
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目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集體的智慧達到這個目標。教師應及時通過多種形式了解學生達成目標的情況,及時完成對學生成果的點評和升格。只有如此,才能完成正確的建構。
正如新課標中所強調(diào)的:“幫助學生在閱讀、表達與交流的實踐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增強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彼裕瓿蓪W習的建構正如“授人以漁”一樣,只有學生掌握了打開大門的金鑰匙,他以后才能成功打開一扇又一扇大門。
因此,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建構”,還可以在課堂結束時設置“建構”這一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或師生一道完成對本堂課的總“建構”。也許只有這樣長期做下去,語文學習的效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