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述卿
摘要初中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主要是感性認知。情感教育是實現(xiàn)這種認知的基本途徑。本文指出通過情景的設置,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知既是教學手段與方式的需要,也是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情景設置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的初中語文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非認知性的灌輸,對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進而造成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荒漠化”。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因此,初中語文教育過程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和知識獲得的過程,而成為一種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教育活動。
人是感性與理性的結(jié)合體。對于處于少年時期的初中學生來說,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相當重要。如何通過運用靈活多變、具有藝術(shù)性的情感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的形成,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就成了初中語文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同的教學方式所傳到的教學信息將起到不同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初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性質(zhì)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膫鬟f信息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感氛圍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在語文課堂的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把情感作為溝通學生的交流方式,通過情感感染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語調(diào)與課文的結(jié)合,便創(chuàng)設出一種情感氛圍,這種情感氛圍會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產(chǎn)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
如上所述,少年時代的初中學生更多的是以感性認識體驗知識與獲取知識。因此,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需要考慮情景優(yōu)化,即通過人為地設置各種與課文內(nèi)容相似或相同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迅速地進入場景并情緒化地認知課文的內(nèi)在價值。教學情境設置的核心就是要充分顯示教學內(nèi)容的情感因素,達到感染學生情感的目的。教師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因地制宜地為學生設置情境,制造氣氛,以情施教,促進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情緒反應,從而使學生把語言文字和直觀畫面聯(lián)系起來,互為補充,并溝通認知與情感的聯(lián)系,更好地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更深刻有效地理解文章語言的情感內(nèi)涵。情景設置與優(yōu)化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 播放影音,烘托情感
教學中,音樂的渲染能夠使學生迅速進入場景,進而引起他們的感情變化與共鳴,體味音樂背景下的特定意境。比如在講授《桃花源記》一文時,就可以先播放了一首舒緩優(yōu)雅的古箏曲《漁舟唱晚》,讓學生隨著樂曲細細品味文本,美妙的音樂渲染出的情境畫面使學生情緒被調(diào)動起來了,陶醉其中。課文講解中,音樂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若隱若現(xiàn)的背景音樂的烘托、感染下,學生們被帶入了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感受到了桃花源田園景色的環(huán)境美,和諧友好的人情美,對作者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也能輕松把握了。隨著教學設備的完善,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實現(xiàn)情景設置的效果。
2 扮演角色,體驗情感
表演式教學是一種形象化教育藝術(shù)的具體體現(xiàn)。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將課堂變成舞臺,指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學生在角色扮演體驗中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比如,在教《雷雨》一課時,可以請學生分別扮演周樸園、侍萍、魯大海、周萍,通過話劇的演出來,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表演完之后,由旁觀學生依據(jù)對課文的理解來對評價角色扮演的效果,從而達到真正體驗人物情感,把握人物性格的教學目的。這樣一來,學生原本難以理解的人物內(nèi)心世界被打開了,文章揭示的封建禮教與人性多面也水到渠成地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了。
3 展開爭論,明晰情感
感性化的認知需要氣氛活躍的課堂。因此,在情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中學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通過爭論有效刺激興奮點,在爭論中認知課文所要變大的本意,從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從“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這語句著手,提出:孔乙己最終的命運是生還是死呢?這時候就可以把贊同孔乙己生的學生分為一組,贊成孔乙己死的人分成一組,然后讓這兩組進行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就需要尋找支持己方觀點的論據(jù),從而調(diào)動了團隊學習。激烈爭論就使得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們的情緒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教學情感目標也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教學實踐證明,初中語文課的教學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主導下,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學生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積淀成為正確高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藝術(shù)。它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熱烈的情感,親切的態(tài)度,在課堂教學中,用真摯的情感打動學生,用愉悅的氛圍影響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用情境吸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啟迪學生,使師生間情與情得到交融,激活學生的個性思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完善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