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瑛
摘要許多學生都覺得寫作難,究其原因是學生積累的太少,缺乏習作的素材。據(jù)此,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習作教學發(fā)表了相關(guān)見解。
關(guān)鍵詞小學習作教學積累素材閱讀
1 加強生活積累,豐富習作素材
觀察是積累習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學生常常感到?jīng)]有東西可寫,實際上是他們不善于觀察,對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發(fā)生在身邊的事熟視無睹。為此,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熟悉的生活,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并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活動以,同時讓學生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時把自己遇到的新鮮的事與物記下來,讓學生從中去豐富自己體驗,自動獲取寫作的第一手材料。
不僅如此,我們認為觀察應(yīng)貫穿在整個習作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寫作前的觀察,讓學生掌握事物的特征,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在習作中觀察,在習作后觀察。習作中的觀察是讓學生相互交流,談自己的觀察所得,深化深化學生的認識,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的習作更充實、更妥當,令人信服。習作后的觀察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對習作的評改認真地去思考,去想象,給習作再修改奠定基礎(chǔ),為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奠定基礎(chǔ)。
觀察中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官,不僅會用眼睛看,手摸,而且要會聽,能聞,敢辯,善辯,勤記,多方面去發(fā)現(xiàn)和捕捉生活的信息。如:在學習了小學第九冊第四組課文后就要求同學們?nèi)ビ^察一種事物,再應(yīng)用本組課文的說明方法習作。上習作課時,我就讓同學帶許多水果,蔬菜,讓同學們觀察。如觀觀察西紅柿時,先讓同學們用眼睛看,看一看形狀、觀一觀顏色,然后讓同學用手摸,摸一摸,是否光滑。用刀子把西紅柿切開后,再讓同學用鼻子聞,聞一聞,是什么味。最后讓同學用舌頭嘗,嘗一嘗,味道怎么樣。同學采用了這種方法,去觀察了黃瓜、香蕉、花生等,事后的習作也具特色。
學生頭腦中的材料豐富了,建議學生將觀察到的生活素材歸類整理,建構(gòu)自己的習作素材庫,使零碎的材料變?yōu)橄到y(tǒng)的,分散的變?yōu)榧械?陌生的變?yōu)槭煜さ?從而形成一個有序的知識框架,以便于隨時提取習作中所需的東西,這樣找到了習作中的“下鍋米”。
2 加強閱讀積累,吸取習作經(jīng)驗
習作是語文知識的綜合應(yīng)用,一定的閱讀積累是無法寫出好章的,學生習作時覺得腦子一空白,出現(xiàn)無寫或言不達意的現(xiàn)象,這提示了我們,幫助他們積累詞匯和習作模式顯得常重要。這些積累正是在廣泛的閱讀中獲取的。
一要學生讀好教科書。教科書是學生習作的最好范文,學生可以從教科書中了解文章如何取材立意,組織語言以及學習習作的方法。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熟讀課文,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表演讀、對比讀,有時組織精彩片段朗讀賽等。這樣,不僅使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由不全面到全面,對文章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文章便不知不覺地融化在學生的腦海中,從而為習作奠定了基礎(chǔ)。
二要學生讀好課外書。由于應(yīng)試教育影響,學生的負擔還是挺重,一些教師、家長禁止小孩閱讀課外書。其實,加強課外閱讀是有益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廣范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全面素質(zhì)問的提高,從而促進各科學習,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全面素質(zhì)的提高,從而促進各科學習,廣泛的課外閱讀尤其對寫作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寫作時如果缺乏對事物的情感認識,寫出來的文章文辭再精美,只是沒有靈魂的。那么,怎樣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呢?(1)寫閱讀筆記。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不做筆記,如過眼煙云,無蹤無跡。(2)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課本中有些課文是從中外名著中選出來的,在讀課文時可以讀原著,如學了朱自清的《匆匆》后不妨看看他的散文集《蹤跡》、《背影》等,學習《草船借箭》時讀一下《三國演義》。實踐證明: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閱讀是相輔相成的,系統(tǒng)的課本學習,可以建立知識結(jié)構(gòu)的主體;廣泛的課外涉獵可擴展知識領(lǐng)域。(3)精讀與博覽相結(jié)合。知識的構(gòu)成是精與博的結(jié)合。只精讀不博覽,知識面窄,相反,知識點就不扎實,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精讀是為了打好基礎(chǔ)的底子,要從歷代名著和現(xiàn)代優(yōu)秀作品中選擇文質(zhì)兼美的作品讀。博覽,博采廣博,是為了擴大知識領(lǐng)域,開闊知識視野,積累豐富的知識。(4)定向與定量、個人與集體相結(jié)合。作為語文教師應(yīng)該要求學生作定向定量的閱讀。定向,指的是閱讀的方向,既閱讀內(nèi)容定何種類,或是古今中外優(yōu)的文藝作品,或是社會學、自然科學的論著,或是各種報刊雜志中的精華。定量,指的是一個月或是一個學期按閱讀的數(shù)量來評定。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加強學生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通過不同本中情感的熏陶,學生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提高對自己生活中事物的情感認識,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有真情實感的,才可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只有通過引導學生廣泛地觀察生活,不斷地閱讀文體,才能不斷幫助學生豐富自已的寫作素材。只有激活“源頭之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