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蘭英
[摘 要]領導干部的心理健康,是領導者素質健全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只是領導干部履行職責,取得工作成功之路效的內在品質要求。培養(yǎng)領導者健康的執(zhí)政心態(tài)的內因條件很多,擇其要者談三點:一是夯實理論基礎,堅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強黨性修養(yǎng),常懷律已之心;三是營造快樂心境,直制失衡心理。
[關鍵詞]培養(yǎng) 領導干部 健康執(zhí)政心態(tài)
注:河南省社科聯(lián)結項的課題《領導干部要培育健康的執(zhí)政心態(tài)》內容的一部分,2006年4月已獲省社科聯(lián)一等獎
一、夯實理論基礎,堅定理想信念
(一)學習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好科學發(fā)展觀,學習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確立正確的“三觀”之后,著力解決好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發(fā)展觀、政績觀、群眾觀、人才觀。努力做以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真正做到象商務部長薄熙來答記者問的那樣:記者請他談談理想信念問題,他說:大家整天忙碌碌,而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靜下心來想一想,人這一輩子到底想干什么?不一定能說清楚。“三講”的時候,江澤民同志曾經設問:“參加革命為什么?現(xiàn)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應該留點什么?”這都是人生觀的提高。薄熙來同志就人生觀問題回答記者時,引來了一句蘇東坡的話:“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哀吾生須臾,凌長江之無窮……?!本褪钦f,人在宇宙里非常渺小,就像大海的一滴水,在時間的長河里轉瞬即逝。因此,要研究“人生”,努力實現(xiàn)這“小”又“短”的人生價值。有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可以活的充實,就會為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二)培養(yǎng)法律信仰,提高法制觀念。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以后,領導干部隊伍的法律意識在增強,但是與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學法、懂法、執(zhí)法的現(xiàn)狀還不容樂觀。據(jù)早幾年我們對某省黨校13名地廳級學員學法懂法的狀況調查是:①對必備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基本熟悉的占44.6%;②基本不熟悉的占22.5%;③一知半解的占32. 7%。從這組調查數(shù)字看,對領導干部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要懂法,即學法;其次方能知法;最后才能更好地用法、執(zhí)法,才能做到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
(三)繼承光榮傳統(tǒng),堅定理想信念。黨中央幾代領導人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我們后人樹立了榜樣,從毛澤東的一生革命,無私奉獻,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家中犧牲了六位親人,其中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兒子毛岸英送到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至今英雄的骨灰還埋在朝鮮的土地上;鄧小平同志為了黨的事業(yè),三落三起,他那立黨為公的胸懷,執(zhí)政為民的心態(tài),73歲高齡第三次出來工作,日理萬機,創(chuàng)建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江澤民同志在國際國內形勢復雜的情況下,站在時代的高度,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風險和機遇面前為迎接新的世紀、新的任務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新的一屆中央委員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中心的領導集體,又以“親民、愛民”的執(zhí)政心態(tài),正在改變中國的面貌,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自從2002年上任后,沒在北京過過春節(jié),在萬家團圓的大年三十、初一,他們都在深井下、在人民群眾中間,這種執(zhí)政心態(tài),使全國人民感動。
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常懷律己之心
(一)黨性修養(yǎng)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周恩來同志經常告誡黨的領導干部:“領導干部切勿輕視自己的作用和影響,要戒慎恐懼地工作?!盵1]這是因為領導干部掌管著各種各樣的權力,權力具有兩重性,有了權力可以在更高層、更大范圍內,更好地為人民辦好事。如果不能正確行使權力,權力也可以腐蝕人,使領導干部的優(yōu)勢弱化、蛻化。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有效防止干部弱化、蛻化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二)重視領導干部黨性修養(yǎng),是黨的建設的一大特色。這個特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形成,既是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大力培育、堅持和倡導的結果;又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領導中國人民鬧革命、求解放、搞建設、圖富強的偉大斗爭中,自覺進行黨性鍛煉和修養(yǎng),為全黨同志做表率、當?shù)浞兜臉吮?/p>
(三)常懷律己之心。胡錦濤同志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做到勤政為民,廉潔從政。在自律上要把握四個要點:
一是要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管住個人愛好。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愛好,培養(yǎng)有利于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豐富生活、健壯體魄的愛好。要管住小節(jié),時刻警惕和限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不給各種誘惑提供機會。做到生活中不違規(guī)、娛樂中不越線、交往中不失節(jié)。
二是嚴格遵守廉政制度規(guī)定。這方面的規(guī)定很細,但彭德懷同志當年的“三條牢守”值得我們效法:第一自己不貪,第二不給人家送,第三敢把厚臉皮的上司、熟人擋回去。該說“不”時要說“不”,這是正當?shù)乇Wo自己。
三是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jiān)督。自律是基礎,他律是保證.監(jiān)督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愛護。我們要把組織和群眾監(jiān)督,看作是對自己政治上最大的愛護和幫助,誠心誠意對待批評意見,黨組織也要積極履行好教育管理的職責。進一步純潔生活圈,控制交往圈,凈化娛樂圈,確保思想不失控,行為不失范。
四是保持心態(tài)平衡,學會拒絕。這也是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應該保持的基本功之一:要拒絕誘惑,拒絕僥幸,拒絕從眾,天天患得患失背后是極端個人主義,一事當前先替?zhèn)€人考慮。實際上,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不能斤斤計較,向上看,貢獻不如自己,能力不如自己,位置比自己高的可能確有少許;向下看,貢獻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強,位置比自己低的必定成千上萬。不能把什么都認定是自己應得的,固執(zhí)強求,得之以為應當,失之以為天欠,這只會自取煩惱,總不快樂。要努力做到“慎初”、“慎微”、“慎欲”、“慎言”、“慎權”、“慎獨”、“慎終”等,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良好的執(zhí)政心態(tài),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營造快樂心境,克制失衡心理
快樂是一種心理習慣、一種心理態(tài)度。任何事物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如果你是積極的、正面的思考問題,會幫助你克服困難,看到樂觀的一面;如果你是消極的,你所看到的就是悲觀的一面。積極的一面,美國心理學家拿破倫·希爾把它叫做PMA心態(tài)(積極心態(tài))。消極的一面叫做NMA心態(tài)(消極心態(tài))。你的心態(tài),就是你的真正主人。有人說,21世紀是人類追求幸福的世紀,人的最終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錢。增強全社會的幸福感,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在創(chuàng)造幸福的過程中,營造快樂心境,每天給自己一個希望,每天將擁有好的心情。在執(zhí)政過程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健康的執(zhí)政理念,克服失衡心理,樹立正確的攀比心理,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同行之間要比學習、比工作、比進步、比奉獻、要勤政,埋頭苦干;要廉政、無私奉獻,這不僅是一種作風,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境界高了,吃苦奉獻也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愉樂。
參考文獻
[1]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第1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