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利亞
【摘要】本文分析了并列復句在日語中的地位及其與漢語并列復句之間的關(guān)系,重點就日譯漢和漢譯日的翻譯技巧和要點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日語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日語;并列復句;翻譯;關(guān)聯(lián)詞
日語中的復句有兩大類:偏正復句和聯(lián)合復句,聯(lián)合復句中有一大部分是并列復句。在進行復句的翻譯時,根據(jù)譯文的需要,分句的順序可以或者是必須進行調(diào)整,漢語的偏正復句通常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日語(除文學作品和強調(diào)的情況外)基本上也是這個順序,所以在翻譯正句在前的復句時要進行換位處理。這一部分并不是難點,因為,我們在基礎日語的學習中因為關(guān)聯(lián)詞的制約,就很容易掌握換位的方向和技巧了。
例1昨天的招待會我沒去,因為實在安排不出時間。
譯:どうしても時間がとれなかったので、昨日のレセプションには行かなかった。
例2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譯:月の光はやはり淡いながら、今晩はなかなかよかった。
一、并列復句兩分句的地位
如果說因果關(guān)系的復句有可能有倒裝的說法,是因為日語里有“之所以……是因為……”這樣的關(guān)聯(lián)詞,那其他偏正復句就不太可能倒裝著說了。與此相對,并列復句就不這么容易把握了,其關(guān)鍵在于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線索可循了,并列復句用的多的是連用的中頓,而且兩個分句也沒有什么明顯的主次,很難說清楚為什么把這個放前頭,而把那個放在后邊。但在日語里難道就可以隨便翻譯它們的順序嗎?問題不是這樣。日語還是用一定的順序的,但是,復句的順序處理的不妥,并不像偏正復句那樣是不允許的,也就是錯的,是硬傷,而并列復句的分句的顛倒嚴格地不能說錯,只能說不符合日語的習慣,或者說是中式日語?;诖朔N情況,給我們?nèi)照Z專業(yè)的學生帶來不小的困難。
二、漢語并列復句兩分句的關(guān)系
漢語的并列復句有兩種,關(guān)聯(lián)詞為a是……不是……,b不是……而是……。這樣的兩種形式有什么區(qū)別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例文。
例1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
例2政治不論是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階級對階級的斗爭,不是少數(shù)個人的行為。
例3這個問題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個關(guān)系到工程能不能按期完成的大問題。
例4他的闌尾炎手術(shù),不是張大夫作的,是王大夫作的。
從以上例句來看似乎并列的兩個分句沒有什么主次輕重,但是從句子的語意來分析還是有所不同的,漢語的習慣是把說話的重點放在前邊的,既是“是……不是……”的“是……”是問題的關(guān)鍵,后一分句的“不是……”是對前一分句語意的補充說明。也就是“中國是中國人民的”,是主題,是關(guān)鍵?!安皇欠磩优傻摹笔菍χ黝}的補充說明。同理“不是……而是……”的重點在“不是……”“而是……”是對“不是……”的補充說明。
三、并列復句漢譯日的處理方法
1、從語意上分析
日語的表達方式和漢語恰恰相反,如果是并列復句日語的重點、主題常常放在后一分句,因此要想恰當?shù)乇磉_漢語的語意在漢譯日時要做換位處理。
例1譯:中國は反動派のものではなく、中國人民のものである。
例2譯:政治は革命的であれ、反革命的であれ、すべて少數(shù)の個人の行為ではなく、階級の闘爭である。
例3譯:これは、工事が期限どおりに仕上がるかどうかの大きな問題であって、小さな問題ではない。
例4譯a:彼の盲腸炎の手術(shù)をしたのは王先生で、張先生ではない。
2、從語法上分析
例4譯文如果沒有背景限定似乎也可以按照中文的順序翻譯,只是強調(diào)的重點有些偏差,但不至于出現(xiàn)語法方面的錯誤。因為例4的日譯是采用的判斷句的表達方式。但有的并列復句的譯文的表達方式不是例4這種方式就會產(chǎn)生明顯的問題。
例5不應當把理論當作教條,而應當作行動的指南。
譯5理論を行動の指南と見るべきで、公式と見てはいけない。
誤譯:理論を公式と見てはいけなく、行動の指南と見るべきだ。
用否定連用的中頓表達并列顯然是不符合日語的習慣的。
這類并列復句的前否定后肯定的日譯通常是采用判斷句的句式,一反一正。
例6我們討論問題,應當從實際行動出發(fā),不是從定義出發(fā)。
譯6われわれは問題を討議するに當たって、定義から出発するのではなく、実際から出発すべきである。
在進行并列復句的日譯時,不僅要考慮準確表達漢語的語義,同時要兼顧日語的兩個分句的平衡性,也要活學活用所學過的翻譯技巧。如例4也會有另一種譯法。
例4譯b:彼の盲腸炎の手術(shù)は王先生がしたのであって、張先生ではない。
譯a和譯b兩個譯文的語法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變化,譯a更接近日語的習慣,通常在日語的表達方式中能不主謂遠離的要使之靠近,如果用判斷句能恰當?shù)乇磉_的話絕不舍之而用動詞謂語的陳述句,
四、翻譯實踐
例7我要的是世界地圖,不是中國地圖,因為中國地圖我已經(jīng)有了。
譯7中國地図はもっているので、ほしいのはそれではなく、世界地図だ。
例7第一層是偏正復句的換位,這是顯而易見的,第二層是并列關(guān)系。除了強調(diào)想要的是世界地圖外,還有就是句子的前后承接問題,“それ”承接的是中國地圖,整個句子順序流暢。沒有跳躍的感覺。
例8這里的氣候有利于種小麥,而不利于種水稻。
譯8ここの機構(gòu)は稲の栽培には不向きで、小麥の栽培にむいている。
本句雖然作了換位處理,但是運用了正反的表達方式,力求減少否定形式的使用,而用肯定的形式表達了否定的語義。
例9這種教學方法不是引導學生去研究問題,而是把全部內(nèi)容變成若干條文原原本本告訴學生。
譯9このような教育指導は學生が自ら進んで問題を研究するように仕向けるものではなく、そっくりそのまま學生に伝えるのである。
譯9是按照了漢語的強調(diào)重點沒有進行換位處理,譯文成先否定再肯定的并列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仍然采用了“…は…である”的判斷
句式。
任何的譯文都不是絕對的、唯一的,我們在不斷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那些難以確定的游離的問題,試圖找到一些規(guī)律,有意識地去面對,而不是用一句簡單的習慣來解釋教學中的難點。
從而給學生在大量的翻譯實踐中指明正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蘇琦.漢日翻譯教程.商務印書館,2004.
[2]陳巖.新編日譯漢教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3]山本哲也,陳巖,于敬河.漢譯日精編教程.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