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華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通過表演、唱歌、游戲、競賽、猜謎和畫畫等小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初步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队⒄Z課程標準》還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以下的活動在教學中對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積極的作用。
游戲情境,感知意義英語是一種語言,而非一般的知識。脫離一定的情境,語言就難以恰當地表述,難以發(fā)揮其表達進行交際活動的本質作用。情境教學法之所以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是因為它能創(chuàng)造接近生活的語言情境,語言情境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所在。例如“Daming is stronger than Sam”,其中stronger than就可以在“掰手腕”的游戲中感知stronger,更具有說服力,更有趣味。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境出發(fā),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些英語語法需要在情景中理解感知。
生活模擬,掌握新知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學中,筆者采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英語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動物單詞時,就把幾個動物,特別是學生熟悉的“dog、cat……”做成頭飾,并把它們的聲音“wang、wang、miao、miao……”等錄下來,并編成一個故事。當要教的動物登場時,就放錄音聽叫聲,讓帶頭飾的學生上臺,再教此動物的單詞。每個學生過關后,再繼續(xù)講故事。學生既聽了故事又學會了單詞,心里自然很高興,充分發(fā)揮學生愛模仿的天性。
舊歌新唱,串聯詞匯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直以來兒歌以它歡快、跳躍、簡單的旋律深受學生的喜歡。在英文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這個優(yōu)勢對一些冗繁的詞匯串聯起來,舊歌新唱。例如,很多抽象的生詞,如stone、scary、monster等,可以借助兩只老虎的曲調來唱:“stone stone animals,stone stone animals, scary scary animals, scary scary animals, its a monster, its a monster. help, help me! help, help me!”朗朗上口的歌曲融入小學英語課堂,學生興趣高,讓學生在輕松中征服英語。
體態(tài)語言,表演輔助兒童與游戲有著天然的聯系。在課堂上適當地有意識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戲,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情境,使學生覺得好玩,從而延長注意的保持時間,更有效地參與教學。體態(tài)語言在英語課堂上有著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例如,play football、paly basketball、go swimming、get up、go to school、watch TV、go to bed等生活性詞匯,都可以采用在原地模仿一些標志性動作來練習。在課堂上采用“I do、you say/I say、you do”,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在游戲中快速掌握詞匯,學生的記憶會更深刻。
巧用歌訣,單詞熟記利用諧音幫助記憶是意義記憶和機械記憶相結合的方法之一,這是提高識記效率的方法。在教一些容易混淆的形容詞時,筆者采用小學生喜歡的兒歌。例如:“你拍一,我拍一,tall tall高,short short矮;你拍二,我拍二,thin thin瘦,fat fat胖;你拍三,我拍三,long long長,short short短;你拍四,我拍四,big big大,small small??;你拍五,我拍五,高高瘦瘦tall and thin;你拍六,我拍六,矮矮胖胖short and fat……”這樣經過兒歌的形式,學生把這些形容詞就牢牢記住。
對比呈現,記憶雙詞在小學英語詞匯中有很多單詞之間是反義關系,可以借助這樣的關系,在教學時采用對比呈現的方式,讓學生接受雙詞,更有利于記憶,借助相應的對比事物進行教學更有趣味。例如,big與small,借用學生的手與教師的手作比較來呈現大??;tall與short,找一個學生與教師對比;fat與thin,找一胖一瘦的學生到講臺前對比;long與short,一長一短的鉛筆進行比較呈現。通過對比,加強學生對單詞的印象。還有一些顏色單詞,如red、green,black、white,可以采用“對詞”游戲練習鞏固。這類詞匯還可以設置一些更高層次的活動“聲東擊西”,加強學生的反應能力,更好地把握學生對這些詞匯掌握的熟練程度。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中的經驗積累,這樣的課堂活動正應了美國那句名言:“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我看過了就知道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學生是有情感的,學生的情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加活躍。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讓學生在“做中學,樂中學”。
(作者單位:山東省章丘市雙山辦事處白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