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珍 陳柯芳 羅錦華
摘要闡述了天優(yōu)122的特征特性,并從種子處理、秧田準備、播種、拋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方面介紹了天優(yōu)122拋秧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天優(yōu)122的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天優(yōu)122;特征特性;高產;拋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8-0137-01
天優(yōu)122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用天豐A×廣恢122組配而成的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2005年天優(yōu)122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粵審稻2005022號),2006年被農業(yè)部確定為大力推廣的超級稻品種之一,該品種具有產量高、米質優(yōu)、抗性好等特點,具有較高的推廣經濟價值。
蕉嶺縣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北緯24°39′,東經116°1′,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20.9℃,活動積溫6 642.0℃,平均霜日5.4d,平均降雨量1 674.9mm,相對濕度77%,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886.6h。蕉嶺縣于2004年早稻開始引進種植天優(yōu)122,并配套相應的高產拋秧栽培技術。2005~2008年合計推廣面積8 000hm2,占水稻面積的25%以上,累計增產糧食約2 000t。
1特征特性
天優(yōu)122早稻在蕉嶺縣全生育期130~132d,晚稻全生育期115~118d,分別比優(yōu)優(yōu)4480、華優(yōu)8830遲熟5d和3d。具有分蘗力較強、株型集散適中、葉片較長而闊、劍葉直、后期熟色好等優(yōu)點,株高98.8~101.3 cm,穗長21.1cm,每穗總粒數(shù)125~135粒,結實率81.0%~86.0%,千粒重25.6~26.3g。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稻1~2級,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抗倒力較弱。2003年、2004年早稻參加省區(qū)試,平均單產分別為7 237.5kg/hm2和7 884.0kg/hm2,2003年比對照組合優(yōu)優(yōu)4480增產12.53%,增產極顯著,2004年比對照組合華優(yōu)8830增產7.79%,增產不顯著。
2 高產拋秧栽培技術
根據該品種的特性,結合蕉嶺縣氣候特點,以培育壯秧為基礎,前期早管促早發(fā)、齊發(fā)、爭壯苗,中期穩(wěn)長促壯稈、攻大穗,后期勤管防早衰、增粒重。
2.1種子處理
浸種催芽前先曬種2~3h,以提高發(fā)芽率和發(fā)芽勢;種子用清水洗凈,間隔浸種24h后催芽,露白即可播種。
2.2秧田準備
應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松、肥水中等的田塊作秧田,秧田用含量為45%的三元復合肥150kg/hm2作基肥,撒施在秧田廂面上。
2.3播種期
做好“四期”安排。早稻3月8日前后播種,3月底拋秧,7月下旬成熟;晚稻7月5日前后播種,7月15日前后拋秧,9月22日前后齊穗,10月底成熟。
2.4播種
秧田播種量225~240kg/hm2,稀播勻播。播種后保持秧板水層,至拋秧前2~3d排干水。1葉1心時,用15%多效唑3kg/hm2加水1 050~1 500 kg噴施,促秧苗矮壯。
2.5合理密植
耙用500穴秧盤690~720片/hm2。拋基本苗27~30萬苗/hm2,保持有效穗270~300萬穗/hm2。
2.6科學施肥
耙田時施腐熟牛豬欄糞11.25t/hm2,用45%三元復合肥300kg/hm2加尿素150kg/hm2作面層肥;拋后5~7d第1次追肥,施45%三元復合肥150kg/hm2,并與除草劑一同施下;拋后12~15d,施尿素105kg/hm2加氯化鉀75kg/hm2;幼穗分化期視苗情適施尿素和鉀肥;齊穗期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2 250g/hm2。
2.7科學管水
大田開好二溝,即四周環(huán)田溝、田中十字溝。在水分管理上做到淺水拋秧、淺水養(yǎng)苗、淺水分蘗,拋后30d達到穗數(shù)苗的80%時開始露曬田,結合施石灰等措施及時控苗,有水抽穗。齊穗期后,結合干濕排灌,養(yǎng)根保葉,提高結實率與千粒重。
2.8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健身栽培基礎上,重點抓好稻瘟病、紋枯病、細條病、三化螟、卷葉蟲、稻飛虱等病蟲害防治。重點抓好2個防治時期,一是拋秧前的“送嫁藥”;二是抽穗期的“破口藥”。防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可選用殺蟲雙、三唑磷等;防治稻癭蚊,可選用三唑磷等;防治稻飛虱,可選用稻虱凈等;防治紋枯病,可選用井岡霉素;防治稻瘟病,可選用三環(huán)唑等;防治細條病、白葉枯病,可選用葉青雙、施稻靈等。
2.9適時收獲
在95%的谷粒成熟時收獲。過早收獲,青谷多,出米率低;過遲收獲,易落粒,碎米多,影響產量和米質。
3參考文獻
[1] 黃運川,李維科,陳仁天,等.廣西超級雜交早稻高產拋秧栽培技術[J].種子,2008(7):111-113.
[2] 何蔭飛,簡峰.不同品種和密度對超級雜交稻強化栽培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3):19-20.
[3] 吳平安,戴清明,曾愛平,等.超級雜交稻新組合P88S/0293高產栽培配套技術初探[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5(3):26-27.
[4] 林建華,黃學堅.兩優(yōu)培九單季拋秧栽培經驗介紹[J].溫州農業(yè)科技,2002(2):35,38.
[5] 陳道強,劉麗珍,龔小香.超級雜交稻天優(yōu)122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網絡信息,2008(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