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選昌++鄭桂云++余志++吳志剛
摘要 茍當2號是黔東南州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香禾糯新品種,介紹了茍當2號的選育過程,總結了其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茍當2號;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黔東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511.0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058-01
“香禾”是黔東南苗侗人民在悠久的稻作歷史進程中利用本地區(qū)特殊的水土資源和氣候環(huán)境,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并傳承至今的一種特殊生態(tài)型地方栽培稻種[1]。它是一種寶貴而獨特的種質資源,習慣于生長在山沖、溝谷中的冷、陰、爛、銹田,大都遠離村寨,且田塊小,零散。但由于香禾具有糯性好、營養(yǎng)高、米質優(yōu)、耐饑餓的優(yōu)點,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特別是米飯軟和、冷飯不回生(即冷飯不變硬),便于攜帶,常作為當地群眾上山勞動的午飯[2]。特別是地處在崇山峻嶺,山高陡峭,密林覆蓋的黎、從、榕一帶的苗侗群眾對香禾的依賴性,遠遠大于粘米。
發(fā)展香禾產業(yè)能充分發(fā)揮香禾喜冷蔭,耐爛銹的優(yōu)勢,提高糧食總產量,緩解山區(qū)群眾糧食問題,是黔東南農業(yè)攻堅工作的迫切需要[3]。香禾素有“一畝稻禾十里香,一家蒸飯全寨香”之美譽而久負盛名,1980年7月《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稱香禾為“地上仙物、珍貴品種”[4]。但是,黔東南地區(qū)香禾種植比較分散,品種多而雜,生產管理不統(tǒng)一,香禾產量較低,市場流通甚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難以進行規(guī)?;_發(fā)[5]。為此,筆者通過對優(yōu)良的地方材料進行單株提純定向系統(tǒng)選育,育出了高產、抗逆性強的香禾新品種茍當2號,可在香禾的主栽地區(qū)進行示范和推廣。茍當2號具有米質優(yōu)、適應性廣、適應性強的特點,該品種的推廣應用和產業(yè)化開發(fā),對于提高香禾產品質量以及規(guī)模化開發(f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當地群眾增收、企業(yè)增效、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將做出積極的貢獻。
1 選育過程
“茍揚當”作為黔東南地區(qū)的地方香禾品種,是2006年在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xiāng)美德村因其優(yōu)良的性狀而被收集的[5]。2007—2009年對該品種進行系選和株選定向提純選育;2010年在貴州省從江縣高增鄉(xiāng)試驗地參加品比試驗;2011—2012年以茍揚當為區(qū)試名,參加了貴州省不同生態(tài)區(qū)香禾品種多點區(qū)域試驗;2012年參加了生產試驗,地點設在黎平縣寨高村、從江縣托里村和榕江縣平江村;2012年10月4日通過田間現場鑒定,鑒定單位為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組。2013年7月,該品種順利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審定編號為黔審稻2013012。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學特性
香禾茍當2號的植株高大,株高達154.1 cm;株型較為松散,葉緣、葉耳顏色均為紫色;單株主莖總葉數為15.1~16.4葉;劍葉呈披垂狀,中等長度,長度一般為39.7~40.3 cm,寬度為2.4~2.7 cm;夾角??;穎殼褐斑,稈黃色,中等芒長。分蘗力一般,但成穗率比較高,基本苗插足46.5萬株/hm2,最高苗可達138萬株/hm2,一般有效穗數可達126萬穗/hm2左右。穗的個體較大,且著粒較密,穗勾頭呈弧型,穗長22.9 cm,每穗一次枝梗8~9個,二次枝梗43個左右,每穗總粒數為181.5粒,結實率88.9%,具有結實率高的優(yōu)點。籽粒呈闊卵形,谷粒長度為5.3 mm,谷粒寬為2.79 mm,千粒重為26.5 g;去皮谷粒顏色為褐白色,形狀呈闊卵形,長度為5.0 mm,寬度為2.63 mm,粒型長寬比為1.9;胚乳類型有膠質。該品種屬中遲熟常規(guī)粳糯,全生育期為160 d,比對照品種農虎禾晚熟30.4 d,適宜在貴州省從江縣、黎平縣、榕江縣種植。
2.2 品質與抗性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該品種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堊白度、陰糯米率、直鏈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分別為82.3%、73.3%、64.7%、1.0%、1.0%、1.4%、8.3%,膠稠度為100 mm,堿消值為7.0級,粒長為5.3 mm,長寬比為1.9。根據《食用稻品種品質(NY/T593-2002)》標準進行評比,發(fā)現該品種滿足三等食用粳糯稻品種品質的規(guī)定要求。2012年對該品種的抗性進行鑒定,并以農虎禾為對照品種,經過田間自然鑒定和接種鑒定,結果表明香禾茍對葉瘟、穗瘟均表現為“抗”,抗性指數達到1.900,綜合評價為“抗”;而對照農虎禾對葉瘟表現為“感”,對穗瘟表現為“中感”,抗性指數達到6.025,綜合評價為“感”。
2.3 產量表現
2010年該品種在從江縣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平均產量達5 977.5 kg/hm2,與對照品種農虎禾相比,增產率為15.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該品種參加貴州省黔東南州香禾區(qū)域試驗,平均產量達5 418.9 kg/hm2,居第3位,與對照品種農虎禾相比,增產率為5.04%,增產達顯著水平;2012年該品種參加續(xù)試,平均產量達5 455.5 kg/hm2,居第3位,與對照品種農虎禾相比,增產率為8.71%,增產達極顯著水平。該品種2年累計參加10個試點,表現為9個點增1個點減。2012年該品種參加貴州省黔東南州香禾生產試驗,結果設在不同海拔的3個試點全部表現為增產,平均產量達到5 367.45 kg/hm2,與對照品種農虎禾相比,增產率為7.92%。
3 栽培技術
香禾茍當2號作中稻栽培,一般播種時間安排在4月上旬至中旬,可以采用兩段育秧、旱育稀植等方式進行育秧,秧齡控制在30~40 d為宜。增施有機肥,以利于培肥土壤。施足基肥、耙面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一般基肥施農家肥15.0~22.5 t/hm2、過磷酸鈣375~600 kg/hm2、氯化鉀225 kg/hm2,耙面肥施尿素120~150 kg/hm2。合理密植,按照寬窄行20 cm×30 cm的標準進行栽插,栽插密度控制在16.65萬根/hm2。在水分管理上,應遵守以下原則:淺濕灌溉、薄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曬田、有水打苞、干濕壯籽。在肥分管理上,追肥時間宜早,并重視穗粒肥的投入。為了防止倒伏和發(fā)生紋枯病,肥力水平較好的大田要適當控制氮肥用量[7]。在病蟲害防治上,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分蘗前期以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為主,可以采用殺蟲雙、吡蟲啉等藥劑進行混合防治;在分蘗中后期主要防治紋枯病,藥劑可以采用井岡霉素、多菌靈等;在孕穗至始穗期主要防治稻曲病、穗頸瘟、稻飛虱,防治稻曲病的藥劑可以采用井岡霉素或曲紋靈,防治穗頸瘟的藥劑可以選用三環(huán)唑加多菌靈[8]。
4 參考文獻
[1] 楊黎,周定生,鄭桂云,等.黔東南原生態(tài)農耕文化:禾[J].貴州農業(yè)科學,2008,36(4):23-26.
[2] 貴州省農作物品種資源工作辦公室水稻組.禾的調查與研究[C]//禾與農業(yè)生產,1979:10-15.
[3] 楊昌潤.美麗富饒的黔東南[J].貴州文史叢刊,1994(1):42-43.
[4] 黔東南州地方志編委會.黔東南州地方志:黔東南農業(yè)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5] 劉業(yè)海,潘宗東,鄭桂云.香禾新品種茍當3號的選育[J].中國稻米,2014(3):97-98.
[6] 張再興.貴州稻種資源[C]//應存山.中國稻種資源.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3:20-222.
[7] 賴江漢.從江“禾”資源的研究初報[J].中國種業(yè),1988(3):1112.
[8] 程良炳.地方稻種:禾的特點及其利用意見[J].貴州農業(yè)科學,1981(2):23-27.
現代農業(yè)科技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