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林 丁勝實
摘要上好平面構成課,要提升學生們的設計能力,解放他們的思想,使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同時也要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和自身的修養(yǎng),這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好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師生交流啟發(fā)教育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藝術設計課中三大構成,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而平面構成是三大構成課的基礎,平面構成主要是解決二維平面上的構圖問題,通過學習點、線、面以及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和平面構成的構成形式,如重復、近似、漸變、對比、發(fā)射、特異等等培養(yǎng)學生在二維平面上把握形與形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形式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而老師的引導和教學方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 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由果到因,開發(fā)思維,注重師生交流
(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由果到因。培根曾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于是,第一堂課,我就將以前學生做的平面構成課的作業(yè)發(fā)給同學們欣賞,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要他們先通過自己的感性認識,總結平面構成作業(yè)與以前所學課程有什么區(qū)別,從一張一張的作業(yè)中歸納平面構成的基本規(guī)律,談談自己對平面構成的初步認識,以及感興趣的作業(yè)。如有同學認為,平面構成作業(yè)畫面很美,很有想法,是很多抽象的圖案構成,還有同學說,看到平面構成作業(yè),讓自己聯(lián)想到生活當中看到的場景和事物,等等。學生們帶著疑問和未知探求的心理,去尋找答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開發(fā)了思維。
(2)通過師生交流探討問題。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加以延伸和總結,最后很自然的說出平面構成的基礎知識,以及學習平面構成課的意義,這樣不僅學生容易理解,而且學生在自我主動學習中找到了開動腦筋的樂趣。師生之間,在一種平等、自由、互動的氣氛中,共同進行有關學習主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
2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式教育很重要
(1)把設計課程和生活相聯(lián)系,引導學習。如平面構成當中的重復構成就好象教室里排列整齊的課桌和凳子、墻上整齊分布的墻磚、地面上一片一片地磚一樣,它們有規(guī)律感、秩序性,大家也可以延伸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時一些片段,整齊的方隊,統(tǒng)一的服裝和道具。說到漸變構成,是一種有規(guī)律的運動變化過程,可以舉出吃蘋果、吃月餅的普遍現(xiàn)象,還有種子從發(fā)芽到抽葉,開花、結果等等。談到密集構成,可以說廣場上的人群,散放在桌子上糖果,即形象又生動。這樣舉出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和現(xiàn)象,讓學生即理解透徹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皢l(fā)式”的教育不是簡單的說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要通過大量的廣泛的示例客觀的分析給學生,讓他們有一個思考的空間,對他們起引導,提示作用,學生從而觀察社會和自然現(xiàn)象,舉一反三。
(2)把握共性,發(fā)展個性。如果學生設計出來的內容雷同,呈現(xiàn)單一化,必須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模式,發(fā)揮想象,把握自己的個性。突破傳統(tǒng)的模式和習慣,產生不同的見解,有意識促進學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
3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主動意識,學生們之間要互動
(1)構思前的互動。在做設計之前,要求學生有一個準備階段,就是畫前構思階段,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畫草圖的習慣,畫草圖,就是畫前打底稿,這樣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在畫之前,老師設立一個主題,學生們可以根據主題,分組搜集相關知識點和素材,進行相互研究和完善,這樣,發(fā)揮了學生們的主動性,同學之間也有了互動,可以相互啟迪,共同完善。
(2)設計中的互動。傳統(tǒng)的平面構成是畫在紙上,其實在實踐過程中也可以要學生嘗試手工作業(yè),用草圖把基本形設計好,通過剪貼的形式把構成作業(yè)完成,學生對此很感興趣,更愿意動手動腦,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氣氛和諧,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課堂效果良好。
(3)作業(yè)后的互動。課程實訓到了一定階段,老師會要學生們之間相互評價作品的好壞,最后加以總結。當中好的作品,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要講解給大家聽,作品好在哪里,即激勵了同學們創(chuàng)作熱情,又讓同學們之間有了一個很好的借鑒。對于學習上缺乏自信心同學要經常鼓勵,對于存在的不足要耐心指導和幫助。學生們之間的互動促進了思維,同時也增進了友誼。老師要用客觀心態(tài)對待每個學生,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溫和,指導要熱情,這樣有助于學生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學生也愿意敞開心扉和老師做朋友。
4 良好的教學,不僅教授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平面構成課結束后,我會要求學生談談,假如,你是設計師,你怎么樣運用你設計的作品,將作品運用到哪個領域。那么作為設計師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他人,將設計的作品運用于生活各個領域,樹立美化生活,服務人類的良好愿望。
(2)鍛煉學生的表達溝通,團結合作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勇于和老師交流,樂于和同學們交流,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同時在互動時,也鍛煉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總之,上好平面構成課,不是簡單的“授人以魚,”而是“授人以漁”要提升學生們的設計能力,解放他們的思想,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發(fā)揮想象力的空間,同時也要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心和良好地修養(yǎng),這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和好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