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中秋
四月的衡州大地,杏花紅、柳葉嫩,處處洋溢著春天的生機和活力:基層學校,市教育局組織的調研活動如火如荼;施工場地,農村薄弱學校的工程建設熱火朝天;會議室里,針對招生制度改革的聽證會熱潮涌動……自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開展以來,衡陽市教育局緊扣科學發(fā)展主題,把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改進工作作風貫穿始終,努力實現(xiàn)“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fā)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衡陽教育新發(fā)展”的目標,將學習實踐活動辦成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工程。招生制度改革:讓享有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機會更加公平
科學合理的招生制度既可改善薄弱學校的生源結構,穩(wěn)定教師隊伍,緩解熱點學校的擇校壓力,調動區(qū)域內所有中學的辦學積極性,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均衡發(fā)展,使大多數所謂的“后進生”享有接受優(yōu)質中學教育的機會,又可減輕小學學校之間升學競爭的壓力,引導各小學變升學率的競爭為辦學水平的競爭,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創(chuàng)造寬松環(huán)境。
今年,該市將繼續(xù)對城區(qū)民辦初中實行超員搖號、微機派位,以及將省示范性高中學校公費計劃分配到各初中學校等招生政策,同時正進行系列招生改革。
在招生改革方案正式出臺之前,衡陽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廣大市民的意見。3月3日,該局就《2009年衡陽市城區(qū)中學招生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同時通過衡陽黨政門戶網、《衡陽晚報》以及衡陽教育信息網等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4月3日,又召集相關部門的領導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等進行座談、聽證,就普通高中招生中體育考試、省示范性高中公費計劃定向分配到城區(qū)各初中學校的比例,以及船山實驗中學、成章實驗中學等民辦學校招生超員報名是按比例搖號(微機派位1還是全部搖號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通過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贊同把普通高中招生中體育改為提前科目,將省示范性高中公費計劃定向分配到城區(qū)各初中學校的比例由50%提高到60%這一政策。
合格學校建設:讓更多學校提高辦學水平
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是衡陽市堅持不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亮點工程”,也是該市教育局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生動實踐。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教育強市的決定》,到2010年全市80%、2015年90%的義務教育學校要達到合格學校標準,該局計劃用5~8年時間完成全市90%的義務教育合格學校的建設任務。去年,該市順利完成了省定78所農村合格學校的建設任務,共投入資金7577.6萬元,擴大校園面積2.6萬平方米,建設教學生活用房9.6萬平方米,擴大體育場地及綠化面積14.2萬平方米,添置教學儀器設備18.1萬件(套)。今年,該局加大了對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進一步明確了2009年合格學校建設任務,對照《辦學標準》落實資金投入和教師配備,保證今年省定的129所合格學校100%通過達標評估;進一步強化了工作措施,牢牢抓住工程進度、項目管理、督查考核不放松;進一步健全了工作機制,加強了組織領導,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求有建設任務的鎮(zhèn)政府要向縣政府遞交《合格學校建設責任書》;進一步落實了資金保障,將合格學校建設專項投入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項目實施進度及時撥付資金,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經費保障。對已納入到教育部和國家發(fā)改委建設規(guī)劃籠子的衡山縣、常寧市、衡南縣、衡東縣、祁東縣和市本級特殊教育學校等項目,則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工作小組,落實了具體的爭資措施,爭取盡快開工建設。同時,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衛(wèi)生和生活條件,切實解決當前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的衛(wèi)生條件差、相關生活設施不配套的問題,決定在祁東縣、耒陽市兩個試點縣(市)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市各縣市區(qū)全面開展“新農村衛(wèi)生新校園建設工程”建設,并對項目學校的選擇條件、“建設工程”的責任分工、實施步驟以及領導和管理等方面作了具體要求。
教師隊伍建設:讓更多教師擁有發(fā)展機會
教師質量直接影響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首先必須讓人民對教師滿意。衡陽市教育局堅持把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和建設教育強市的根本保證,突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采取措施堅定不移建設好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4月上旬,該局通過對全市教師隊伍進行調研發(fā)現(xiàn),全市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主要有三個結構性的矛盾:第一是年齡結構性矛盾。整個教師隊伍年齡結構明顯偏大,全市農村小學50歲以上教師占29%,30~50歲教師占52%,30歲以下教師只占19%。第二是學科結構性的矛盾。語文和數學教師富余較多,音樂、體育、美術、勞技教師嚴重不足。小學教師整體富余,初中教師略有不足,高中教師缺口不少。第三是結構布局上的矛盾。交通不便、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學校教師緊缺,而交通發(fā)達的城鎮(zhèn)中小學教師則人滿為患。
根據這種情況,衡陽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是全面推行教師聘任制,堅持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新進教師,一律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二是建立并健全城區(qū)中小學教師到鄉(xiāng)村任教的服務期制度,完善好城區(qū)中小學教師晉升高一級教師職稱,必須有在鄉(xiāng)村中小學任教一年以上經歷的制度;三是積極推進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yǎng)專項計劃。去年,該市共招收錄取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yǎng)專項計劃學生223人,其中大專生211人,本科生12人。今年他們要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yǎng)400名小學教師。同時,啟動非學歷遠程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能力測試,繼續(xù)抓好教育干部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和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實施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培訓規(guī)劃,啟動5年一周期的幼兒教師全員培訓。開展中小學教學名師、專家型校長評選工作,選拔培訓一批市級及省級骨干教師。四是認真實施職業(yè)學校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制定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師技能考核要求與標準,分專業(yè)、分學科、分批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課程改革、教育科研、專業(yè)實踐等方面能力進行考核,不斷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實行專業(yè)教師每兩年到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兩個月的制度。繼續(xù)選派專業(yè)教師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國家級骨干教師出國進修培訓。五是以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為契機。加大教師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做到多勞多得、優(yōu)勞優(yōu)酬,同時在政策上向邊遠、貧困地區(qū)和農村教師傾斜,使他們安心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