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鰲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現(xiàn)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闭n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提問是溝通教學信息的紐帶,是教學調(diào)控的依據(jù),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提問是一門藝術(shù),恰如其分的提問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動力。隨心所欲的提問不僅起不到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智力的作用,反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提問語言要準確、嚴密
教學語言屬于科學結(jié)構(gòu)語言,是數(shù)學描述方法的定量化及數(shù)學思想邏輯化的直接體現(xiàn)。提問是教育思想的延展,是縝密思維的拓展,是知識與能力鎖鏈上的再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老師在提問或解答時要做到主題明確、清晰、針對性強,而且要語速適當,親切動聽,音量適中而又有變化。那些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問題難以讓學生展開思維,令學生不知如何應答。
二、提問等待應有度
思考問題必須有一定的時間,這可以說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思考問題。一般來說完成一次提問應該有兩個“等待時間”:“第一等待時間”是指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要等待足夠的時間,不能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學生回答;“第二等待時間”是指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也要等待足夠一段時間,才能評價學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以教師為中心的簡單的一問一答情況,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提高學困生與一般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比率。
提問要做到提問在前,指名在后。這有利于啟發(fā)全體學生開動腦筋,確保全體學生都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反之,對于被提問者就有了思想壓力,不能客觀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對
于其它學生來說,就不會積極參與、積極動腦筋。
三、提問難易要適中
教師在提問時,必須依據(jù)知識的深度和難度設計問題。提問的難度要適中,使大部分學生能回答,以保持信息反饋。如果問題缺少應有的深度和難度,就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用“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能不能”、“行不行”之類的問題讓學生齊答,雖然表面轟轟烈烈,學生人云亦云,思想劃一,語言一致,但大多數(shù)學生只是機械地跟風,思維沒有開啟,造成了那只是一個熱熱鬧鬧的課堂氣氛,起不到提問的作用的負面效果。提問過難則造成“問而不答、啟而不發(fā)”的尷尬局面,要達到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目的,如提的 問題生澀難奧,眾多學生不知所云,會造成思維停滯的場面。因此提問必須用一定深度的問題來啟迪學生思考,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問應重在“為什么”上,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不僅思路廣闊,而且能抓住問題的關(guān)鍵深入下去,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提問的難度應把握在:問題剛提出時,個別學生能答出,經(jīng)過思考很多學生也能答出,再經(jīng)點撥,多數(shù)甚至全體學生能答出。問題的過易、過難都不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影響學
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提問之后善調(diào)控
當學生對問題領(lǐng)悟、理解出現(xiàn)偏差時,老師切忌諷刺嘲笑,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輔助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消化,做到問中有導。因為,任何一種理解都是學生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要保護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首先要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chǔ),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問題才會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學生回答含糊不清或有出入時,我們應進行反問,當即提出“請說清楚一些”、“請給予補充”等要求。孩子們因為無知而上學,所以孩子們回答問題不正確或提問問題淺薄或荒謬,實屬正?,F(xiàn)象。如果孩子們回答問題都是正確的,倒是不正常了。
當聽完學生答問之后,要當即給予肯定、否定或做出恰當?shù)慕忉?,使學生對自已的答案正確與否有個明確的認識。學生回答完畢之后要及時表揚,如“很好”、“你回答的很有創(chuàng)意”等,多用鼓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五、提問不宜這樣做
1.不宜提問只對個別人。提問不應只對尖子生,要面向全體。針對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特別要給學困生以機會。提問更不能師生二人說“對口相聲”,對其它學生放任不管。
2.不宜提問時態(tài)度過于嚴肅,表情冷漠,不讓學生插話、反問、發(fā)表不同意見。不良的提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思考的生長宜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成長,教師與否學生本是平等關(guān)系,教師要學會醞釀學術(shù)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商談,以學生的身份請教學生,學生才能心動,才有信心,才能開動機器,全身心地投入思考。
3.不宜用提問來懲罰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或為難學生。這種做法違犯了教育規(guī)律,有傷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容易與學生群體造成對立,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有效保障。有藝術(shù)的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達到激活課堂因素、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水平的前提和條件。在教學活動中,巧問設疑,有感而發(fā),往往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效,達到鍛煉學生才干,引領(lǐng)學生走進科學之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