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平
摘要: 本文討論了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關鍵詞: 多媒體英語教學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1.引言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成為課堂教學的最佳選擇。然而,在實際的運用和操作中,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還存在各種問題。如何恰當解決這類問題,恰如其分地使用好多媒體,并使之發(fā)揮應有的效能,已成為目前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項課題。
2.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課件制作的質量不夠高。
有些教師認為把所教知識用幻燈片進行制作,再使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投影儀或電腦展示給學生,就算進行了多媒體教學,這是導致現在課件水平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另外,還有些教師制作課件時帶有隨意性,將課本中的單詞和句子簡單地轉移到課件內,沒有很好地對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和傳統教學相比,僅僅把板書變?yōu)橥队?。此?有些教師片面追求視覺效果,追求課件的樣版新意,如:powerpoint,flash,zine maker等,把課件做得五顏六色,花里胡哨,而忽略了課件內容的質量,課堂上,學生只是走馬觀花,看著眼花繚亂的屏幕而忽略了對知識點的思考和筆頭訓練。以上種種做法,都只是把多媒體當作目的,而不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手段,課件質量就難以滿足實際教學的要求。
2.2缺乏師生交流,削弱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課件在形式和內容上下了功夫,枯燥的文字與生動的畫面相結合,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首先由于師資緊缺,設備有限,一方面,多媒體教學一般都采用大班授課的形式,另一方面,投影設備效果不夠清晰,教師看著電腦上的課件清清楚楚,而學生卻眼前灰白一片,多媒體設備形同虛設。再者,多媒體教學節(jié)省了板書,在課堂上,教師從頭到尾播放課件,對著擴音器講得津津有味,把大量的信息不停地灌輸給學生,不給學生以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學生對所講內容根本無法理解消化,腦子里也就不會產生問題,更談不上和老師共同探討,導致師生間的交流活動難以進行。久而久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削弱,教學又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滿堂灌”。
2.3教師的個性和魅力難以展現發(fā)揮。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通常通過操縱鼠標來控制進度,學生整堂課不是面對著活生生的教師,而是面對著大屏幕或者電腦,機械被動地看和聽,感受不到教師在講臺上生動的形體表現。這種缺乏活性的課堂氣氛,使得學生很容易走神或乏困。同時,教師受制于程序化的多媒體課件,教學順序、進度和內容基本上是固定化,教師的思維受到了束縛,難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因此,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也只有隱藏在屏幕后面,難以展現出來滿足教學需要和渲染教學效果。
2.4不利于突出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地加大了課堂容量。許多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地增加學生的任務。事實上,這種不顧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是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一味地追求“快”、“多”的知識灌輸必將帶來新的“填鴨式”教學。
3.在英語教學中有效使用多媒體的策略
3.1更新教師觀念,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要在“輔助”二字下工夫,要明白多媒體教學只能發(fā)揮其輔助作用,而不能用它代替教師來充當課堂的主導?!耙恢Х酃P、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方法并非一無是處,不可全盤否定。教師既要了解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有效調節(jié)教學方式。例如:我校教師實行集體備課,共享課件。每人主備一單元,集體討論改進。這給大家相互交流和切磋的機會,做到既發(fā)揚傳統教學的優(yōu)點,又適當采用和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
3.2提高講課生動性,提倡激情教學。
豐富的課件形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講授的內容要吸引學生,講課的方式要吸引學生。實際上,并非每堂英語課都要自始至終使用多媒體。教學中,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通過融洽的師生感情、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和愉快的情緒相互感染,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是任何形式的電子媒體所不能替代的,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因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而被削弱。其實,很多英語教師是多才多藝的,如果能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靈活組合教材內容,做到因材施教,那將是任何媒體都無法達到的效果。比如:在授《牛津英語》上海版七年級(下)Unit 2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Listening B,“Earth Is in Trouble”一課,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長,選唱了一首貼近教材內容的歌曲《家鄉(xiāng)》引入,以感染學生,激起其聽力興趣,避免長篇聽力材料讓學生感到乏味。聽歌之前,先提出以下問題:
(1)What are mentioned in the song?
(2)What are they like?
此時,學生滿腔熱情地等待老師唱歌,主動做好聽取答案的準備。在筆者嘹亮激情的歌聲感染下,學生超常發(fā)揮,記錄了問題的答案信息:
My Hometown
筆者以自己美麗的歌聲激發(fā)了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配合參與,接著引入聽力材料,這使難點迎刃而解。然后師生進行簡短的交流:
T:Do you think our city is as beautiful as the hometown?Why?
S:No,because of the pollution.
T:You are right.Because of the pollution,our earth is in trouble.Today,many thing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Now,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are the past with today.
由于筆者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不受制于程序化的多媒體課件的束縛,以自身的個性和魅力感染和激發(fā)學生,帶動學生隨著講課的深入而前進,學生很樂意配合,不覺得枯燥乏味。由此可見,生動、激情的教學是電視機和計算機里令人應接不暇的畫面永遠無法取代的。
3.3合理控制教學信息量,以學生為中心,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
現代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個性特長,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要注意促進學生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切不可為了追求多一點現代化教學的氣息,而不加選擇地使用過多的信息課件。教師在講、練關系上需要合理安排,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在上課的內容上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經常變換教學方式。講課以15—20分鐘為一段,加上幾分鐘的練習,并不斷地變換練習方式。課堂上,隨時根據教學進展需要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同時,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為了適應多媒體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否則學生上課時就會顯得被動。
3.4有效控制多媒體教學頻度,促使教學手段多樣化。
實踐證明,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所不可替代的。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如實物、簡筆畫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也不可忽視。只有結合使用,才能取長補短,取得最大的教學效益。所以,應根據教學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比如:在講授《牛津英語(上海版)7B Unit 3 “Our Senses”,Reading B,“Work with the Senses”一課,筆者以實物教學為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筆者把一些實物帶進教室:a bottle of perfume,vinegar and salty water,an egg and a tomato,a piece of music,讓學生通過嗅、舔、摸、看、聽來體會自己的感覺器官的作用,從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本課的重點詞匯:smell,taste,touch,sight,hearing,perfume,sense等,在實物體驗活動中,學生感悟出人的感覺器官與工作的關系,順利突破本課的難點。接著教師提問,讓學生思考:
(1)What is your sense of smell/taste/sight/touch/hearing like?
(2)If you have a good sense of smell/sight,which job can you do better,a soldier or a perfume maker?
(3)If someone has a good sense of taste/hearing,which job can he do better,a cook or a musician?
(4)What good senses must a teacher have?
通過上面的關鍵問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work with the senses,為學生理解閱讀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埋下伏筆。由此可見,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需要,恰當地選用媒體形式,促使教學手段多樣化,是授好課的關鍵,而不是一味追求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潮流。
4.結語
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運用,給英語教師帶來了契機,也帶來了挑戰(zhàn)。教師不能迷失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汪洋大海中,變成其附屬品或者奴隸,而要在繼承傳統教學模式精華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傳統的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的優(yōu)點,互為補充。在多媒體教學新模式中,教師要充分體現主導作用,整合教材,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教師的個性魅力,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