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煉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適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對于掌握一門外語的迫切需要性,引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在這樣一種理念的指導下,2006年3月我上了一節(jié)JEFC(牛津版)7B Unit 2中的英語閱讀課(第一課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描述]:
一、精心設計導入,引入課文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精心設計新課的導入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設計導入活動時,我從閱讀材料的內容著手,特別關注學生的興趣。
1.利用課文插圖和多媒體課件導入。
在學生閱讀之前,我利用插圖或多媒體課件等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預測課文大意,從而自然地導入閱讀。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文中共有五幅插圖:第一、二幅是高樓大廈、現(xiàn)代化的城鎮(zhèn)的剪影;第三幅是大型的購物中心略影;第四幅是一家飯店的熱鬧的就餐場面;第五幅是京劇的一個表演片斷。除了利用這些插圖之外,我還插播了有關地鐵、公園旅游景點賣紀念品的場景,部分經典的京劇片斷等圖片或錄像資料,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北京郊外小鎮(zhèn)的特色,學生看到相關圖片非常激動,都異口同聲地報出了答案,如underground,Beijing Opera,souvenir等。
并通過以下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①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a modern town?
②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Can you sing it?
③If youre in Beijing,what do you want to eat first?Why?
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答案,還不時地作出一副饞貓相,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高漲。
這些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在結合錄像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和提高。
2.利用標題、相關詞匯和信息導入。
標題是語篇內容的高度濃縮,也是語篇信息的發(fā)散中心。結合標題“Welcome to Sunshine town”我作了如下導入:
As we all know,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is in Sunshine Town.Its a new town in Beijing.The students of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 love their hometown.They introduce their hometown to the exchange students from Britain.Lets find how many things they introduce to the exchange students.
接著提出了如下問題:
①How far is Sunshine Town from the centre of Beijing?
②What can you do in Sunshine Town?
并引導學生利用略讀(scanning)技巧快速找到答案。
性急的學生早就高高地舉起了手,等著我的提問。短暫的時間內,大部分學生都得出了答案,我提問了兩個平時基礎相對差一些的學生回答了問題:
①It is only 40 minutes from the centre of Beijing by underground.
②You can go walking in the Sunshine Park.You can see green hills,trees and lakes,too.You also can buy different kinds of souvenirs and choose any food you like in Sunshine Town and enjoy Beijing Opera.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捕捉關鍵詞句和重要信息的閱讀技能。
二、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有層次地引入,使學生積極參與
1.引入之后,以播放課文錄音的形式呈現(xiàn)課文。
學生結合導入前觀看的圖像聽課文錄音,從視聽的角度初步感知新的語言知識,并盡力聽懂主要內容。從視聽入手進行閱讀教學,能使學生獲得更多聽說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2.整體呈現(xiàn)后,讓學生完成對表層意義的理解。
我要求學生用簡單的語言口頭或書面回答一些對表層意義的理解題(如True or False Questions,Wh-Questions,Multiple Choice或Blank-Filling等)。例如,在第二次播放錄音前,我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以下問題:
Write a T if the sentence is true.Write an F if it is false.
①It takes 40 minutes to walk to the centre of Beijing from Sunshine Town.
②There is less air pollution in Sunshine Town.
③There are only town shopping malls in Sunshine Town.
④A lot of students live in tall buildings.
⑤You can enjoy Beijing Opera at the theatre.
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時,不看課文,以培養(yǎng)他們的識記、分析和判斷能力。
3.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注意節(jié)奏、語音和語調。
讓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準確、流暢且有表情地朗讀課文,有利于學生熟悉和理解課文內容,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的單詞和句子的含義。同時,訓練學生朗讀段落和篇章,也有助于提高學生連貫表達和口頭作文的能力。
由于本篇課文是陽光中學的學生向來自英國的交換生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陽光鎮(zhèn),因此,要帶有感情色彩地大聲朗讀,讀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讀出身為陽光鎮(zhèn)(甚至擴展成北京乃至中國人)的自豪感。
學生朗讀后,我向學生提出了一些深層次理解的問題,讓學生捕捉作者所傳遞的信息,進一步理解文章中沒有明確表達但又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思想與信息。例如,針對“Welcome to Sunshine Town”這篇文章,提問學生以下問題,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思考課文內容:Can you introduce your hometown to us using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as a model?
學生分組討論,四人一組,由一人記錄并代表本組發(fā)言,小組之間還展開了小小的競賽,學生的發(fā)言令我非常欣喜,他們娓娓道來,內容涉及家鄉(xiāng)的方方面面,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
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注意了以下幾點:
(1)掌握處理生詞的時機。有些生詞適宜在閱讀中讓學生猜測詞義,如souvenir,western,teach,air,pollution等;有些生詞則適合在閱讀后利用討論、講解或查閱詞典等方法讓學生理解其含義,如until,so,such,close,far等;有些生詞則可以在導入時與相關話題一起呈現(xiàn),如local,theatre,underground,lake等。
(2)抓住重點,言簡意駭,歸納復述。我還通過提問方式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習的內容;可以把問題的答案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復述,幫助學生整體理解所學的內容;可以借助課文插圖或簡筆畫,讓學生用一句話描述每幅畫所表達的意思;還可以利用圖表、對比、分類和列提綱等方式幫助學生先理清文章脈絡,然后進行歸納和復述。
針對“Welcome to Sunshine Town”這篇課文,我列出一些關鍵詞、關鍵短語幫助學生復述課文要點:
①live in a modern town,underground,air pollution,park
②live in flats,tall buildings,be close to
③go shopping,shopping malls,souvenirs
④eat Chinese food,Beijing duck,western restaurants
⑤Beijing Opera,theatre,sing,teach
由于時間有限,我把全班分成了五組,每組只復述上述一個要點,學生在兩分鐘時間內認真準備,把自己要表達的話反復誦讀,隨后我隨機提問了幾名學生復述相關內容,學生輕松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熟悉語言材料、積累語言知識。同時,還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深度。
三、挖掘文章的內涵和思想內容,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
語言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肩負著思想教育的功能,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內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可以涉及所學課文的一般事實,還可以擴展到相關領域,也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啟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對所學課文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例如,針對“Welcome to Sunshine Town”這篇課文我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Can you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r hometown and Sunshine Town?
此題作為課后思考題,要求學生利用各種資源(如報刊、雜志、網絡等)搜索相關資料,分小組進行,組內進行合作,整理出一篇報告,在英語活動課上匯報。
隨著不同之處的找出,勢必會增強學生的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爭論,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和活潑的討論氛圍,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其思維和感情,使其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并幫助其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反思]:
長期以來,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主要采用“字—句—段”的教學方式,尤其是部分教師把閱讀課變?yōu)樽衷~句的教學,逐字逐句地講解,無形中分化了閱讀課的整體大意,把其內在的邏輯結構斷裂開來,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全文的理解。因此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一些學生不僅沒有提高英語能力,反而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甚至產生了畏難情緒,這嚴重背離了新課標的要求。在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能提高閱讀課的教學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科德(Corder,1981)曾經說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閱讀是一個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合和轉化都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xiàn)。因此閱讀課的教學實踐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閱讀課教學雖然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但卻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教師只有牢記英語新課標的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精心設計閱讀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英語閱讀課教學才能煥發(fā)活力,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