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思雯
從前,以為《論語》中不過是一些“之乎者也”之類的語段,想象當中幾個弟子在那兒搖頭晃腦地自我陶醉,整個一個封建社會的腐朽態(tài)勢。如今,隨著孔子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許多國家大興“儒學文化”,孔子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隨著和諧社會理想的到來;隨著社會禮節(jié)在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捧起手中厚重的《論語》,翻開扉頁,就有一陣歷史的醇香撲鼻而來。
我才發(fā)現(xiàn),《論語》內(nèi)容之豐富;我才發(fā)現(xiàn),孔子思想之偉浩;我才發(fā)現(xiàn),儒家學說之經(jīng)典;我才發(fā)現(xiàn),一位封建社會的人物也能達到和諧社會的高度……
《論語》其本身就是一個禮的產(chǎn)物。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懷念、尊敬;為了老師的思想能廣為流傳,編輯了這本經(jīng)歷兩千多年仍熠熠生輝的不朽典籍——《論語》?!墩撜Z》的內(nèi)容更是經(jīng)過弟子們的精心挑選,處處體現(xiàn)出孔子思想的閃光點,或含蓄,或直白??鬃拥囊蛔忠痪洌及H清晰,愛憎分明,每個字,都值得讀者細致地考究。宋代人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與現(xiàn)代人的“人不讀《論語》,萬古長如夜”完美結(jié)合,更加體現(xiàn)出了這本《論語》璀璨的價值。
看著書中的“孔子像”,見他微笑著,雙手疊交在一起,見他的彎眉長須,見他的恭謹姿態(tài),就頓生出一種親切感。我們更多地會認識到孔子的固執(zhí),嚴厲,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孔子的可“愛”之處。首先,他愛人,他的“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他的“舉善而教不能”,他的“傷人乎”,他的“泛愛眾而親仁”,無不體現(xiàn)出他沉甸甸的民生關(guān)懷,民本思想。于是,他就收獲了敬與愛;其次,孔子雖然很注重封建的等級制度,他無法容忍“季氏富于周公”,他不能接受季氏的“八佾舞于庭”,但對于教育,他一向是“干肉一束,有教無類”,在他的教育之下,有了“賢者七十二”,他的平等教育,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靈魂,挖掘了一個又一個精英,難道他不值得我們愛戴嗎?當然,還有他那博大的胸懷和浩瀚的智慧,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政治家、實踐家。他是很渴望去改善這個社會的,因此他不做莊子;他是很希望以仁愛之心來教化百姓的,因此他不做韓非子,即使他不能實現(xiàn)他理想中的禮樂復興,至少他努力了;他“周游列國,到處碰壁”也不回頭,這種精神就是偉大的。他用他的智慧,為后人留下了一部修身養(yǎng)性的經(jīng)典之作??鬃永硐氲拇笸鐣谶^去、現(xiàn)在甚至未來,都是人們的追求,他那超越時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驚嘆。因此,他實在是位令人尊敬,值得愛戴的賢者。
18歲,我讀《論語》的時候,孔子已經(jīng)在歷史的長河中飄蕩了兩千五百年了;18歲,我讀《論語》,無意間重拾了中華文字、思想的魅力;l8歲,我讀《論語》,才真正體會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含義。
浙江省慈溪中學高二(1)班(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