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遠
其一 調寄滿江紅
——為英語語言學導論課程而作
學貴有恒,求正諦、鵬志不渝。鐘山下,杏林文苑,灑汗如珠。文化語言同路向,知識能力匯一爐。讀古今,習中西典籍,心怡舒。
學外語,通坦途;語言學,味如酥。啟睿迪心智,博覽群書。真知恒哺幼小苗,灼識勤澆桃李樹。待金秋、五谷溢香時,碩果熟。
2007-11-9
于南京財大仙林校園
題記:南京財經(jīng)大學坐落于歷史及風景名勝鐘山腳下杏林新區(qū),與文苑路為鄰。本詞即于2007年秋“英語語言學導論”課程開課之際填寫于風景宜人的杏林校園,旨在鼓勵眾學子,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勉勵。外語是一門長線專業(yè),不容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相反需要濃厚的興趣、頑強的毅力、明確的目標以及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堅定意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語言學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基礎和抽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但不少學生僅僅滿足于掌握英語一般的技能和技巧而停留在視外語為單純工具這一功利層面,不愿在語言學這門課很下工夫,不去搞清其復雜的理論概念及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因而未能掌握這門功課的基本內容和脈絡。
本詞基調是勸學與自勵。筆者選擇《滿江紅》這一詞牌,采用平聲韻,雖沒有仄聲韻那種奔騰激越和沖天豪氣,但對學子們的勉勵與規(guī)勸之情溢于言表。調寄滿江紅,一是為抒發(fā)昂揚的心情和精神,二是為了激勵并敦促學生努力學習。在填寫過程中,反復考慮到詞的格律要求,同時又注意不因格律形式妨礙表情達意,在無法兼顧兩者時,優(yōu)先考慮意義和習慣用法。同時又因韻文忌重復,因此措辭用字有意錯開,力避重復。具體而言,上半闋開首“學貴有恒”,按照平仄要求,本該用平聲字,改為如“學貴能恒”,但考慮成語的慣用性,依然保留了“有”這一仄聲字。上半闋“矢志不渝”雖為成語,但考慮此詞組開頭應為平聲字,因此換為“鵬志”而更顯新穎。下半闋“五谷溢香”,本也可為“五谷飄香”,出于平仄因素,故采用“溢”這個仄聲字。另外,“真知恒哺幼小苗”中的“知”按照該詞牌的格律本可選用其他仄聲字,但考慮下聯(lián)“灼識”常與“真知”成為對仗,因此保留“知”這一平聲字。此外,該處上聯(lián)“苗”與下聯(lián)“樹”對仗,雖然本應分別選用平聲字和仄聲字,但限于才思,筆者難以找到既合乎格律,又有助于直抒胸臆的好字眼,為此權且調用了違反平仄要求的“苗”與“樹”。
其二 望文生義者戒
英文世界多陷阱,勸君時時須警醒。知人知面不知心,見詞見形難見義。似是而非應惕勵,真假朋友必分清。望文生義誠大忌,粗枝大葉乃頑敵。多方查證求真意,細致對比可釋疑。日常觀察勤積累,臨場應付定自如。為學務求真知識,細微之處下工夫。技能純熟有真才,用時何須顯窘態(tài)。常詞熟句辨清楚,正誤心中應有數(shù)。出錯誤人更誤己,丟人現(xiàn)眼在常識。
2009-10-7
于南京財經(jīng)大學杏林校園
題記:不求甚解、望文生義是一種懶惰的表現(xiàn),誠為求學之大忌;母語學習存在這一弊端,而在外語學習中這種弊端更為嚴重。有人想當然地將“Milky Way”(銀河)譯為“牛奶路”,魯迅曾以打油詩加以譏諷;無獨有偶,當今有人將“China rose”(月季花)信筆譯為“中國玫瑰”。筆者通例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將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中容易望文生義從而產生似是而非的“妙譯佳例”加以評點。上述這段文字純屬有感而發(fā),信筆記錄,以資警醒與勸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