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廣
早在上古時期,樂器在生活中還沒有發(fā)明時,聲樂存在的魅力與奧秘便已經(jīng)被人們所探知。上古時期的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勞動中,用自己的聲音模仿自然界中的奇聲異響,以及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感情,抒發(fā)心中的快樂與悲傷。
在自然界災害的搏斗中,人們祈求美好的生活,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下,他們樹立自己心中所崇拜的“神”,隨之贊頌神的最初音樂雛形逐漸形成。音樂的發(fā)展史是以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發(fā)展為基礎的。各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與生活方式,有著本民族自己的信仰,各個民族對神的膜拜也存在著不同的形式。在古老的對神的儀式中,音樂被逐漸發(fā)展與固定下來,某時人們在一起做儀式時同時抒發(fā)自己的內心,與今天的合唱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公元前12世紀希臘荷馬時期,人們贊頌自己心中所敬仰的神,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器樂與聲樂作品。在公元前6世紀已經(jīng)有了專業(yè)的音樂學校。隨之音樂理論也逐漸產(chǎn)生,沒有堅定的理論基礎音樂就不會有以后的蓬勃發(fā)展。在那時已經(jīng)有了專業(yè)的聲樂和合唱比賽。
基督教這個以猶太教為基礎的新教在世界各地傳播,希臘這個國家也不例外?;浇毯芸毂阍谶@個國家盛行。希臘位于愛琴海域,是當時歐、亞、非大陸的經(jīng)濟航海中心,基督教隨之在亞、歐、非等國得到很好傳播。
天主教在羅馬帝國取得統(tǒng)治地位后,這個教派便在歐洲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今天的意大利還是天主教國家,教會規(guī)定的日課與彌撒,日課就是日常禱告,彌撒一詞來自禮拜儀式結束時的解散的慣用詞,所以天主教的禮拜儀式又稱彌撒。由于教會宣傳,群眾信徒王室成員的增加,相應的音樂及聲樂的教育機構建立起來成立了專業(yè)的教授體系,聲樂理論與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在宗教音樂中已經(jīng)得到了更深的發(fā)展,為后來歌劇及牧歌、清唱劇、神劇、游吟詩人的聲樂歌唱方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聲樂一詞“Voice”原是拉丁文的一詞,原意是指:“說話”的意思。也就是說:“說話即是唱歌?!闭f就必然會與語言聯(lián)系在一起。聲樂以語言為基礎,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語言,所以形式不同的歌唱方式。法國、德國、意大利由于他們國家不同的語言所以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獨特的歌唱方法。
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歌唱方式源于本民族語言與自己民族的音樂表演形式,民歌與地方戲劇是中國歌唱方法的基礎。
美聲唱法傳入我國途徑甚廣,但究其原本卻有幾個方面:
(1)外交,就是指封建王朝與外幫聯(lián)盟之間通商友誼往來。1260~1263年間元朝皇帝得到番幫進獻的“興隆笙”就是歐洲古制管風琴。明代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意大利傳教士利馬竇來華,獻七十二弦琴一架,就是拔弦古鋼琴,崇禎十三年(1640年),崇禎皇帝在庫中發(fā)現(xiàn)一臺鋼琴,因此他想聽一聽西洋音樂,便命令當時在北京的日耳曼傳教士湯若望來演奏,湯若望想借此機會把天主教傳播開來,于是寫了一首圣詠和一篇“鋼琴學”獻給崇禎皇帝,因此聲樂可以說很早便已經(jīng)傳入我國。因為贊美詩及圣詠必須由信徒們所演唱,所以傳教士們須講其語言發(fā)音以及歌唱方法,這是美聲唱法在中國的初級傳播。
(2)宗教。正是由于帝國主義入侵與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成為外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宗教必然會在中國傳播開來。士兵要員必須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們也想把這種信仰帶給中國人。
(3)外僑涌入。正是由于中國的社會歷史背景才使得西洋音樂與西洋唱法在中國這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得以生存。大量的外國商人、軍官、領事館職員及外國工程師等大量來華,帶來了許多珍貴的唱片以及聲樂、器樂資料,他們都屬于上層社會的人員,彼此之間經(jīng)常會開一些派對及舞會。這也是外國聲樂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途徑。
(4)外僑辦學。由于租界建立,大量外僑來華,僑民需要音樂生活,僑民投資興辦學校,“俄僑私立音樂夜班音樂傳習所”阿薩柯夫斯基第一音樂學校等都是較早建立的音樂學校。
(5)外國音樂家巡演。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女高音歌唱家佳里庫契,男高音歌唱家騰原義江,鋼琴家、聲樂家梅百器等。他們的巡演使當時的中國藝術界有了更好的了解美聲唱法的機會,便于以后的傳播。
(6)留學生的回歸。20世紀初,中國有一批出國留學的學生,如肖友梅、沈心工、趙圓任、周淑安、黃自等,他們?yōu)槲餮笠魳芳拔餮蟪ㄔ谥袊母畎l(fā)展起到了基礎作用。
綜上幾點,美聲唱法傳入我國其實已經(jīng)有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了。美聲唱法傳入我國后與我國傳統(tǒng)民族唱法相交融,產(chǎn)生了對我國民族唱法不可泯滅的推動促進作用。
(遼寧文化藝術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