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芹
習作教學長期以來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對習作教學也是深感困惑。通過學習新課標,學習名師習作教學經(jīng)驗,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內(nèi)驅(qū)力。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的欲望,因此在習作指導前,要先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學生懂得寫作是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一種需要,是一件一吐為快的樂事。為此,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內(nèi)容自定,釋放自我
學生怕寫作文,根本在老師命題、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而老師又往往難以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觀察世界。因而,習作教學,甚至命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成人化的傾向。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命題要揣一顆“兒童心”,讓他們自由抒發(fā)對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看到、聽到的事情的感想,用自己的語言創(chuàng)作。
二、設計游戲,快樂動筆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盡情地玩,再讓學生自由地寫,會增添許多寫作樂趣。老師可以利用作文課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有趣的游戲活動。游戲應精心設計,力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科學性。通過游戲,除了能夠給孩子們提供寫作的素材,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外,還應給他們科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技能。二是趣味性。充滿趣味性的游戲非常吸引孩子們,為他們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礎(chǔ)和情緒基礎(chǔ)。三是知識性。每一個游戲都應給孩子們提供知識積累和能力開掘的空間。四是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性也是游戲設計的重要原則。我們希望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幫助他們開拓思維,開發(fā)大腦,提高創(chuàng)造的興趣。教師應盡可能利用小制作、小實驗、游戲或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地積累了素材,完成了習作,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引導調(diào)控,享受樂趣
老師必須以孩子的眼光“蹲”下來看世界,用“兒童調(diào)”,及時引導,適時調(diào)控,這樣,在學生眼里的老師才是深受他們歡迎的“大導游”,他們的作文中才會充滿享受世界的樂趣。每次作文教學開始時,我首先向?qū)W生“請教”,先以與學生聊天的形式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逐步引導到作文教學的主題上。比如,在指導學生通過介紹家鄉(xiāng)特產(chǎn)來寫愛家鄉(xiāng)的這篇作文時,我對學生說:“都說濱海的美食很有名,可惜老師工作忙,到現(xiàn)在還不清楚。你們能給老師介紹一下嗎?”學生一聽給老師介紹美食都來了勁兒,個個爭先恐后,有的說有何首烏、海蜇絲、肉圓,有的說有濱海香腸等。我看見學生“話匣子”打開了,就問學生:“不知道這些美食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味道怎么樣?你們能不能按順序說得更清楚點?”說身邊的美食,學生興致盎然,說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我趁熱打鐵:“我有朋友來濱海,到時我就介紹他去吃美食。但你們剛才的介紹,我怕不記得,你們能否幫我一個忙,用紙把剛才的介紹寫下來?”隨后,我又稍稍指導了怎樣寫。由于降低了寫作難度,學生興致高,產(chǎn)生了寫作動機。
四、展示評賞,分享成功
為了保持學生高漲的寫作興趣,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教師應采取多種形式不斷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一是每次作文之后,評選優(yōu)秀作文,舉辦“優(yōu)秀作文展”,使學生獲得作文寫作的成就感。二是利用作文講評課,讓作文寫得好的同學到臺上展示交流。這種形式既讓成功者有成就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欣賞優(yōu)秀作文的能力,是一種雙贏的評價手段。三是組織班上的同學開展作文競賽活動,讓那些有作文興趣又有寫作功底的學生施展自己的才華,這也許會使獲獎者終身受益。四是用一定的時間,幫助學生將作文改編成小話劇進行排練,然后在班級或?qū)W校的夢想舞臺上表演。其次組織故事比賽,學生成了主角。表演者興趣盎然,欣賞者津津樂道,童年的快樂就這樣在學生們身邊蕩漾開來。
(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