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 蒙
法國是酒國。首先是因為法國葡萄酒世界聞名:七大產(chǎn)區(qū)各具特色,品種齊全、口味極佳。除了葡萄酒外,法國還生產(chǎn)、消費許多烈酒。
法國美食專家菲利普·巴斯田介紹說:法國人喝酒十分講究,餐前、餐中和餐后分得很清楚,絕對不會混淆。一般而言,餐前酒可以是香檳、一些白葡萄酒、雞尾酒等,人們還很喜歡喝度數(shù)高的甜酒如馬提尼酒、珀爾圖酒、威士忌等,這就是烈酒范圍了。這些酒佐以各種咸味的小點心,可以提高人們的食欲。正式用餐時就不喝烈酒了,而以各類葡萄酒作為餐桌用酒。在餐后,人們習(xí)慣喝點度數(shù)很高的烈酒來助消化,在法國喝得較多的是干邑、阿馬涅克等,還有法國北部地區(qū)用蘋果等水果釀制的烈酒。
葡萄酒一般開了一瓶必須喝完、否則味道會有變化,而烈酒往往開瓶后很長時間味道不變,人們可以分多次飲用。加上葡萄酒人們一次喝的量較大,而烈酒就往往喝上一小杯,因此法國人家里常常備有許多種不同的烈酒供自己或客人選擇,買一瓶烈酒也會分好多次來飲用。法國人餐廳或客廳常常有專門放烈酒的柜子,常常是琳瑯滿目,選擇很多。而越是有錢的人,名牌烈酒的品種就越多。高級烈酒也是反映家庭收入的一個標(biāo)志。
根據(jù)法國和歐洲的常用說法,烈酒指的是除啤酒、蘋果或梨子汽酒和葡萄酒之外的各種高度數(shù)酒。從酒精含量來說,蘋果或梨子汽酒在1-7度(即含1-7%的酒精),啤酒等在4-13度,葡萄酒在8-20度,而16度以上用作各類開胃酒的甜酒、茴香酒等都已經(jīng)算是烈酒了。在這之上的是各種助消化酒如各類威士忌、法國白蘭地(干邑)、金酒、朗姆酒、伏特加等,這些酒一般度數(shù)很高,從40-55度不等。
與普通的葡萄酒相比,烈酒的價格相對貴些。一般而言,餐桌用葡萄酒中等牌子在3-10歐元左右,而烈酒的價格則在8-20歐元。好牌子的威士忌、干邑等一瓶要幾十歐元。當(dāng)然,大牌葡萄酒也同樣要這樣的價格甚至更貴。
法國實行酒類專賣制度,要獲得法國消費當(dāng)局的特種許可才可以銷售含酒精飲料,而許可還分作幾等,有的只能賣一般葡萄酒、啤酒等低度酒,如普通餐館、一些酒吧、一些酒類商店等。而有的則可以銷售各種酒。人們要買酒回家喝,一般去專業(yè)酒類銷售店和各類超市。如果要自己挑選,則去超市較佳;但如要聽取建議和選到好酒,去“尼古拉”等專業(yè)連鎖酒類銷售店更好。
由于飲酒過量危害健康,因此法國和歐洲國家對酒類一是控制(如實行專賣許可制度),二是限制廣告,三是課以重稅。在法國,根據(jù)酒精的含量征稅,計算頗為復(fù)雜,舉例而言,對一瓶波爾多葡萄酒來說,其稅率在16%左右,但一瓶啤酒就會升至22%,而一瓶威士忌更會高達38%。
據(jù)法國統(tǒng)計與經(jīng)濟研究所的數(shù)據(jù),自上世紀(jì)60年代以來,法國人均酒精飲料的消費量不斷下降,但在各類酒的消費里,烈酒的消費卻出現(xiàn)上升。就世界排名而言,法國以人均年消費9.3公升純酒精而占世界第十一位,但在葡萄酒消費方面占世界第二位,烈酒方面同樣占世界第十一位。在法國家庭食品開支里,用于酒的開支從上世紀(jì)60年代的13%不到降至目前的8.5%左右。但烈酒開支的比率有所上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