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師上《兩小兒辯日》,學生問到究竟什么時候離太陽最近,該老師請教室里聽課的物理老師作了解釋。這一節(jié)課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樣課堂上大談物理知識,算不算語文課?
這讓人聯(lián)想起現(xiàn)在甚囂塵上的“非語文”“泛語文”“反語文”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非語文”,是“泛語文”,實質是反語文。
認為“非語文”者,是因為這一節(jié)課內有物理老師在解釋物理知識,以為“泛語文”者,原因差不多,因為課內有這一插曲,盡管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但這已是物理的知識,與核心語文相關不多,說這些是語文內容,太泛了。
相似的引起爭議的課還有,如初中課文《竹影》,有個老師就這樣上,在上課時讓學生用彩泥捏泥人……
我們撇開“非語文”“泛語文”“反語文”不談,這么多概念,大家都在爭議,不是一時三刻能辨得清楚,暫時也看不出什么明堂來,我們先換一個角度來看。
我們先來看,我們的教材,語文的內容雜得很。語文教材,歷來都是夾雜著各科知識的。古代啟蒙的《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幼學瓊林》乃至十三經(jīng),哪一種不是這樣。
我們不能把這叫做“語文的不獨立”。近代語文獨立了吧,現(xiàn)在語文的教材清楚了吧?!逗商猎律肥墙?jīng)典的語文教材,且是純文學吧。這里面不也有夜蟬凄鳴的生物學知識嗎?更不要說《泥石流》《物種起源》等各種各樣說明性文章。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則說,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語文課程應增進課程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實現(xiàn)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價值追求;應在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1]
不單是我們,別的國家的語文也是這樣的。
《美國語文》是美國著名中學課文的精選,是中國第一套系統(tǒng)引進的西方中學教材,由馬浩嵐編譯。“本書的內容龐大,幾乎涵蓋了文學的所有形式,包括日記、神話、小說、散文、詩歌、游記、戲劇,而且其課文的設置與編排順序非常有特色,它以美國歷史的發(fā)展為線索,將美國200余年的歷程分為六個不同的主題時代,而相對應的課文則取材于同時代的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及文學代表意義的文章。每個主題時代都配以時代故事來講解此時代中發(fā)生的大事件以及本時代文學的變遷與發(fā)展特征。每篇課文都有作者的生平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分析、要點聚焦,整個內容布局一目了然,簡潔明快。學生通過文學的學習,即可了解到美國歷史的演進、文明的傳承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發(fā)展過程?!薄岸珪罹实哪^于每篇課文后的問題設置?!湔n后問題的提出并不限于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而是更側重置學生于時代事件、背景以及作者身處之環(huán)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全方位啟發(fā)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與獨特體驗,注重在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增強學生收集、整理素材以及解決社會生活問題的實踐能力?!@樣的教材完全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開放性、綜合性,不僅僅是語文教程,更是歷史人文教程、思想實踐教程?!盵2]
這樣的課本,算不算語文?
《兩小兒辯日》這一篇文章中,本來就包含了物理的知識,教這一課文,就應該涉及到天文知識。這也很好地教育我們,語文老師要有很廣博的知識。不單是這篇課文是這樣,這樣的課文比比皆是。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蘊含于天地萬物之中。只要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都與語文有關,都是語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有關哪些東西是語文,哪些不是語文的爭論,都是沒有意義的。任何都可以是語文。
那別的樣式的藝術呢,他們是不是語文?這其實與物理是不是語文內容一樣,他們也是語文。那“語文”是什么?我們說,數(shù)學是一門有關數(shù)的學科,語文是一門聽說讀寫的學科。只要涉及聽說讀寫的內容都可以說是語文。所以我們可以在物理中、數(shù)學中、藝術中找到語文的影子,只要那些課堂發(fā)生了聽說讀寫的語文行為。
聽說國外語文教材廣泛,老師自己選擇教材,我們認為,只要是與聽說讀寫有關,不管是什么,皆可以“入藥”,都是語文。
這里不得不涉及一個問題,就是以前爭議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也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逼鋵崳灰菑穆犝f讀寫的角度出發(fā),不管是工具也好,人文也好,能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就是語文,不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就不是語文。工具性目的可以在聽說讀寫中找到,人文性目的也可以在聽說讀寫中找到,但工具性與人文性不是我們語文的目的,語文的目的是聽說讀寫。所謂語言知識與文學閱讀之說也應作這樣看。
這也可以解釋近來的另一種提法“聽說讀寫思”。認為語文也是一種思維。語文是有關學生思維,也需要學生思維參與,語文里有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概括、演繹、推理邏輯能力等,語文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里就說,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咧姓Z文課程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實現(xiàn)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價值追求。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思維能力別的功課也能培養(yǎng),也是它們的目標之一。近來有一種多元智力理論,有情商、智商的說法。這也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個性全面發(fā)展的人。但這不是語文的目的。語文只是所有中的一環(huán),盡管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之一,但只能負擔一環(huán)的責任,起到一環(huán)的作用。語文只要聽說讀寫就可以了。
由此,我們回顧前面說的,語文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任何東西只要是聽說讀寫,就可以是語文,語文應該是開放的,起碼內容上是這樣的。這點外國的母語教學做得較好,他們語文的開放度高,他們的教師在開發(fā)課程教材教法上有很大自主權。
那么,我們有個疑問,是不是可以說語文就是聽說讀寫呢?不能,聽說讀寫是與語文關系最密切。我們可以說與聽說讀寫有關的是語文,但不能說語文是聽說讀寫。這里涉及一個語文核心的問題。就像數(shù)學的核心是一種思維一樣,語文的核心是語感。聽說讀寫只是達到這一核心的手段。其實,只要是增強語感的,不一定就是聽說讀寫四種方法。不過,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只有這四種而已。所以,語文的手段也應是開放的,不存在反語文一說。
這讓人想起我國古代的一個概念——道與器?!耙魂幰魂栔^道”,道是無形的;由它滋生出有形的萬物,是有形的器,它們都是具體實際的東西??梢?,語感是道,由道而派生出眾多的語文教學內容,那是器。道是形而上的,器是形而下的。語感是形而上的,教學內容是形而下的。這中間就由聽說讀寫連在一起。由聽說讀寫連著的形而上的語感寓于形而下的內容中,也可以說內容是眾生相,而語感是“空”,而聽說讀寫只是那喻月的手指罷了。“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3]
所以,我們說,只要抓好語感這個核心問題,任何問題都可以是開放的,也應該是開放的。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有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馬浩嵐.美國語文[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編輯部組織編寫.中學新課標資源庫·語文卷[Z].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4.
(周利華 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 321004;浙江溫嶺市第二中學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