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練習作文是為了一輩子學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提出新課程教學關注的是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強調師生互教互學。而且沃德在《非常教師》中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币蚨P者就嘗試用新的理念去進行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去尋找寫作之“米”, 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激勵學生去喜歡寫作、去愛好寫作、去主動寫作。
一、尋找寫作之“米”
學生怕寫作文,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東西可寫?!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币虼?,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留心身邊的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作文提供“下鍋之米”。
1. 從課本中找“米”
我們的課文,有的文質優(yōu)美,有的內涵豐富,有的熱情奔放,有的短小精悍……編者之所以把它們選入課本中,不僅是因為它們能熏陶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從中有所收獲,進而去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在學習這些美文的時候,筆者采取啟發(fā)式提問、討論交流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去品析記憶優(yōu)美的語言,去感悟理解文中的情感,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獨立、真實、客觀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根據文章的不同特點有選擇地讓學生仿寫,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從中獲得寫作的技巧、生動的語言、深刻的哲理等。比如學了清代沈復的《幼時記趣》后,要求學生模仿文章總分的結構寫一段中心明確的話。慢慢地學生把背誦的佳句名言,把學到的表現形式、手法等不自覺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從生活中找“米”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現在的學生在網絡電視、時尚潮流和物質享受的沖擊下,已經變得遲鈍、麻木,對身邊的一切都熟視無睹,自然寫作文時就無從下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首先抓住學生身邊常見的事例,在上課的時候不經意的說給他們聽,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感受,然后第二天筆者把根據那個事情寫的文章讀給他們聽,讓他們感到作文其實挺簡單的,只要多留心,多思考就行了,然后要求他們在學校、社會、家庭的生活和學習中多做細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住的、吃的、穿的、玩的、想的、做的等,用卡片、日記記下來,同時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和他們定期比賽,看誰積累的事例多,有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積累了許多“米”,再也不會遭遇“無米之炊”了。
3.從課外讀物中找“米”
《往事依依》中有這么一句話:多讀書,讀好書,能增添智慧、豐富知識,成為一個志趣高尚的人。蘇霍姆林斯基就特別重視學生閱讀,他認為閱讀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幫助學生學好一切,所以無論他教哪門學科,都會充分利用“閱讀”這個幫手。所以筆者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讀了哪些書,家里有哪些書,然后把適合他們讀的收集起來,成立班級圖書箱,讓專人負責,每周安排一堂課作閱讀課,指導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去看。兩周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師生共同參與,或背誦精彩片段,或介紹讀書心得,或討論人物形象,或講述故事情節(jié)……
二、進行思維訓練
會想才會寫,想好才能寫好。在學生們不斷為自己的材料庫進“貨”的同時,筆者也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思維訓練,著力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促使他們摒棄人云亦云、套話連篇的虛假作文。
1.在生活中訓練
在學生觀察生活的基礎上,筆者常引導他們加入自己的思想進去,讓思想與生活相碰撞,從而使文章有一定的深度。如:有一次一位家長為了教訓自己的孩子,當著眾多學生的面,打了他兩個巴掌,孩子負氣跑了。就這一事件筆者讓他們談自己的看法,然后給這位家長和他的孩子分別寫一封信進行勸解。有的學生就拿自己做例子,增加說服力;有的則深入探究家長此種做法的原因,讓雙方換位體驗以達到目的。
2.在課堂上訓練
在閱讀教學時,除了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語言表達訓練外,還特別注意訓練學生們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如學了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后,讓學生對詩中的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將詩歌改為記敘文;或者和學生們玩故事接龍游戲,每人說一句,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明確中心的故事;或者就一個開頭,展開合理想象進行續(xù)寫;或者對一篇高度概括的文章進行擴寫;或者就一件事,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寫作,努力打破一件事一中心的固有模式。
3.在修改中訓練
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的過程其實就是語言錘煉、思維更正的過程。新課標中也提出要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因而在作文教學中,不能僅局限于教師親自改,而且要指導學生去自改、互改。在修改的過程中,訓練他們的多種能力。一次作文課,筆者發(fā)給學生們一篇問題作文,先讓他們自己找出錯字和病句,把文章改通順,然后四人小組討論:本篇作文的優(yōu)點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樣改?最后全班交流,評選最佳作文醫(yī)生和最佳合作小組。
三、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作文教學不是給學生傳授空洞的大道理,就是借助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作文題來訓練,學生老師都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學生,久而久之對作文的興趣大減,甚至厭惡。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讓師生共同活動,讓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僅關注寫作結果,更關注寫作的過程,讓學生從中享受寫作的樂趣。
1.師生同寫
新課標中特別強調師生互動。因此筆者改變了以往老師命題學生寫的課堂形式,和學生們一起寫。寫好之后再一起交流討論,互評優(yōu)缺點。這樣既體現了平等、尊重,又促進了學生寫作的勁頭。
2.開放課堂
一直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都在教室里進行。新課標中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環(huán)境。若把學生從課堂帶進大自然、帶進生活中,在寬闊美麗的“課堂”中寫作文,同學們定會感到心情舒暢,定會有感而發(fā)。
(陳琳霞 江蘇省如皋市二案中學226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