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奇
有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生命。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備課要有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備好課,首先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把握好教材。把握教材要從全局著眼,要從整體上去認識教材,系統(tǒng)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編寫特點,明確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目的要求和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理解章節(jié)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認真研究每個單元和每節(jié)課的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點,上課之前就做到胸有成竹。只有充分預設,才能生成的精彩。
傳統(tǒng)的備課重視了教師的“教”,卻忽略了學生的“學”,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的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樣教”,更要備“學生怎樣學”,也就是說既要備教法又要備學法,要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去備課。備課時首先要考慮這節(jié)課準備安排幾個學生的活動,每個活動怎么安排。其次要考慮在活動中教師怎樣指導,怎樣與學生互動。還要考慮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或遇到哪些問題,老師應該怎樣進行調控,怎樣評價等。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再進行補充備課,寫出自己執(zhí)教的體會和疏漏失誤,記下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或困惑,這樣的備課才是有效的。例如教學“有幾瓶飲料”一課,在確定教學目標后,我們可以設計以下教學活動:首先讓學生看課本插圖,想一想,一共有幾瓶飲料,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其次讓學生借助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并交流各自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第三個活動是讓學生用筆圈一圈、算一算,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第四個活動是設計一個游戲,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學法要有效?!拔磥淼奈拿げ辉偈遣粫R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該怎樣去學習的人”?,F代教學觀認為,教育的真正含義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的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做到以學定教,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和時間,使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tǒng)一。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指導學生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例如如何從數學的角度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如何收集、判斷、選擇和利用信息等。
練習要有效。課堂練習是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徑。一節(jié)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成敗所在。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練的目的性不明確,練的習題不夠精選,層次性不夠明顯,這樣的練就不會有好的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考慮學生學習實際,要用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對于學習水平不同的學生實施分層練。這樣的練習才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稍O計以下幾種練習:(1)對比性練習。教學中有一些題目從字眼上看似乎沒有多大的區(qū)別,而實質上有區(qū)別的內容,此時教師可以設計此種練習。(2)發(fā)現式練習。如在教8加幾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組計算讓學生去發(fā)現8的加法的規(guī)律。(3)變式性練習。通過一些變式的練習讓學生明白問題的本質,使學生的思維在變通性上得到發(fā)展。(4)反饋性練習。把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拿出來,讓大家找一找,說一說錯在哪里,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非常有效。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要有效。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昂献鲗W習”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有利于互相學習和幫助。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做到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明確,任務具體,要合理搭配,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發(fā)材料、做實驗、記錄、發(fā)言、總結、匯報等等都由不同的學生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促進合作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要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一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學會思考。
重視探究學習。如:教學《量一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梢韵茸寣W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學生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此時學生的思緒紛繁復雜,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么測量后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這時學生會意識到操作時要統(tǒng)一測量工具。
課堂教學評價要有效。什么樣的課是一節(jié)好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側重點不同,評價的結果就不同。舊的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是教師,它關注的是教師教的情況,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等關注不夠,不能以學生為本,這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興趣、自信心、學習方式、思維的發(fā)展等等,這樣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有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李雅文,張洪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例談》, 黑河教育 , 2005,(02) .
[2]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3]《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大眾數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第一,二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4]馬忠林等,《數學教育史簡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5]鐘啟泉、崔允淳、張華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