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平
唐僧要折騰孫悟空,為什么?因為骨干是折騰出來的。不經(jīng)歷折騰,就不會成為班長,也根本不可能成為將軍。
養(yǎng)馬的人知道,馬要常跑,成天圈在馬廄里,再好的馬也廢了。
用刀的人知道,刀要常用,成天閑在架子上,再好的刀也銹了。
而且,好馬不僅要常跑還要參加比賽,這樣才能試出快慢;好刀不僅要常用還要比刀,這樣才能分出優(yōu)劣。骨干的管理,與養(yǎng)馬用刀是一樣的,“跑”“磨”“用”“賽”之類的折騰手段都必不可少。
諾基亞公司曾提出一個人才策略——“不斷攪動鍋里的水”。我們把這個策略通俗化一下,其實它說的就是企業(yè)好比一口大鍋,干部是米,員工是水,工作的熱情就是鍋下邊的火苗,而老板則要當一把勺子,要不斷地攪動,讓鍋里的米和水都處在運動當中,否則粥就會成為糊粥。
但是不同的骨干要有不同的折騰方法,想折騰容易,會折騰難,胡折騰可笑,瞎折騰只有死路一條。
首先,我們想一想,在《西游記》的取經(jīng)團隊里面,為什么只給孫悟空戴緊箍,不給豬八戒、沙僧戴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孫悟空是個什么類型的骨干?這個猴子本事大,團隊超級依賴他,他離開團隊依然可以過很好的日子;可是團隊要是離開了這猴子,還就真到不了西天,取不上真經(jīng)。
同時,這個猴子脾氣大,作風刁,愛使性子,動不動就脫離組織脫離領(lǐng)導。對于這種“他離得開組織、組織離不開他”的能人,即使眼前他忠心他忠誠,萬一哪天他變了怎么辦,所以必須要給他戴一個緊箍,這樣才放心。
而豬八戒和沙僧就不一樣了,這二位本領(lǐng)一般,團隊沒有他們也照樣到西天,而他們要是離開咱們團隊,那就永遠脫不出苦海。所以對他們,根本不用戴緊箍,只要描繪一下美好的未來,他們就會堅定不移地跟著前進。這就叫“給庸人畫餅,給能人戴緊箍”。
所以對于孫悟空式的骨干,最要緊的是立規(guī)矩,保持一個強有力的約束手段。
不過這個還不夠,還必須要上三個配套措施:
一是搭平臺、給機會,讓這個猴子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本領(lǐng)。這樣,他才能在戴著緊箍的情況下,不斗氣不消極,保持旺盟的工作熱情。
二是建設(shè)互補型的團隊,一方面把他不肯做不愛做的事情讓沙僧八戒們承擔起來,另一方面要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這樣,骨干才能真心熱愛這個團隊,心甘情愿多做事。
三是懲罰要適度,有理有利有節(jié)。念緊箍咒之前,先講清楚他的缺點和錯誤,然后適當念幾遍,讓他疼一疼長個記性就可以了。懲罰措施是用來嚇人的,不是用來殺人的。只要能起到震懾作用也就足夠了。千萬不能情緒失控,處罰起來沒完沒了,甚至一念之差痛下狠手。這樣有可能導致內(nèi)亂,自毀長城。而且懲罰完了,還要有下文。要交心,要安慰,進行情感溝通和教育引導,特別是指明他改進的方向,給出具體的行為建議。
管理就是這樣,能人沒事做就要闖禍,庸人沒事做就要搗亂,老同志沒事做身體會垮,年輕人沒事做就不長本事。會掌控局面的領(lǐng)導一定要讓“人人有活干,處處忙起來”。沒有正事就找點閑事,沒有大事可以安排點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