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軍
明代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學生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卻仍有不文明言行出現(xiàn)。針對當前我校出現(xiàn)的亂丟棄食品包裝袋、飲料瓶和部分學生說臟話等不文明言行現(xiàn)象,我校深入開展了“養(yǎng)成良好習慣,告別不文明行為”道德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良好文明習慣的形成。
一、 精心策劃宣傳,組織活動感受
通過調查研究,學校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了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活動方案,首先向全校師生、家長印發(fā)了“向不文明言行說再見”倡議書,并充分利用開學典禮、黑板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臺、校園網(wǎng)站等陣地,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
1. 組織學生在網(wǎng)絡上、生活中收集文明行為現(xiàn)象,教師利用班隊會讓學生相互交流,使他們對文明行為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比如組織學生收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部門協(xié)辦,中國文明網(wǎng)、中青網(wǎng)等網(wǎng)站承辦的全國百萬青少年“我承諾: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wǎng)上簽名活動信息,感受活動中 “我承諾: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愛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的莊嚴誓詞。少先隊大隊部引導學生登錄中國文明網(wǎng)少年宮頻道的“禮儀學?!薄拔拿?0秒”道德欄目,讓學生在網(wǎng)絡中學習文明行為,加深理性知識。
2. 通過影視等媒體進行文明禮儀的宣傳。如中央電視臺在全國大型公益廣告展播期間所展示的一個廣告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小男孩,看見媽媽給奶奶端洗腳水幫奶奶洗腳后,也去幫媽媽端洗腳水,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的傳統(tǒng)文明禮儀教育。此外,學校還認真篩選與學生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相關的動畫片,如在學校的陽光電視臺播放《孔融讓梨》,讓學生通過觀看生動的視頻,直觀地了解文明行為就在身邊。
3.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進行文明行為的滲透教育。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找準切入點,通過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辨清是非,摒棄不文明行為。
4. 在活動中加深對文明言行的認識,達到生生參與、生生受益的目的。如組織學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指導學生制作“文明行為就在身邊”的手抄報、黑板報,并開展校級大評比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將學習到的文明禮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品德,改變自己的言行。此外,學校還向全體學生分發(fā)《桂平市創(chuàng)建自治區(qū)文明城市活動讀本》,讓學生把讀本帶回家與家人一起閱讀,并作為家庭作業(yè)在生活中實踐。如學生在家里實習如何招待客人,如何與家人融洽相處等,使文明禮儀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社區(qū)及社會。
二、 實踐領會文明,升華付諸行動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宣傳教育,學生對文明行為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
1. 開展“尋找身邊不文明行為”調查報告評選活動。發(fā)動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區(qū)去調查,發(fā)現(xiàn)身邊不文明行為,并寫成調查報告。為此,學校還向每名學生發(fā)放了“尋找身邊不文明行為”調查表,讓學生利用假期對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進行調查,并逐一進行記錄,同時寫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開學后,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還開展相關活動,讓各中隊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發(fā)生在學校中的不文明行為,并提出改進意見。在整個調查活動中共發(fā)出調查表2 525份,收回2 423份,大隊部還要求各中隊認真整理各班的調查結果,挑出社區(qū)和校園內存在的較突出的前20個問題,讓同學們時刻提醒和鞭策自己。一些同學還把調查表的內容進行整理寫成了調查報告,從中也看出了同學們對活動的重視。
2. 對不良行為進行大曝光。學校和每個班級都設立了“不文明行為曝光欄”。班級范圍內的不文明行為,由班級曝光;全校性的不文明行為,則由學校曝光(曝光情況尊重事實,不曝光學生姓名)?;顒娱_展一段時間后,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長將收集到的在校內發(fā)生的不文明行為照片(如亂踩草地、亂扔垃圾、用水后不關水龍頭等)通過學校的陽光電視臺進行曝光,把與建設文明校園不協(xié)調的鏡頭讓全校師生知曉,并從中得到直觀的教育,同時要求各班主任在電視會后,認真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不文明行為給學校及個人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找出改進的辦法,從而提高學生文明素養(yǎng)。
3. 主題班會成為學生踐行文明的平臺。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對階段性活動及時進行小結,組織學生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告別不文明行為,做文明小公民。如我校五年級(5)班開展了“告別不文明行為,爭做文明學生” 的主題班會,班會形式可謂別具一格。整個班會分四部分進行,首先是“爭當文明小學生知識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