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厚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同時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質疑、解疑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試從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作一點初步探索。
一、“引”之有路,主動質疑
培根曾說:“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睂W生由疑而問,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教師應引導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去。
1.架橋鋪“路”。對于質疑,開始學生可能覺得茫然,這就要求教師給予明確的指導,為他們架橋鋪路。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示范怎樣質疑。如看到這個詞或讀到這句話,我有個問題還不明白等。這樣的引導簡單易行,對質疑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能提供一個感性認識。
2.評價指“路”。質疑即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能敏捷地作出恰當?shù)奶幚?從而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是因讀書馬虎而產生的疑問,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去解疑;是自己經過努力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尋求答案;是游離于學習任務以外的問題,要適當冷處理;具有導向性、自發(fā)性的問題,要及時表揚,并組織討論、研究??傊?對學生質疑的評價,教師要堅持正面引導,千萬不可熄滅學生的思維火花和質疑問難的積極性。
二、“導”之有方,廣泛質疑
1.積極思維,對教師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于無疑時生疑,無疑處見疑,這是質疑的重要方法,更是提高學生質疑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且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拓寬思路,對文本質疑。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當一名學生對一個詞質疑后,其他同學也千篇一律地圍繞詞語進行質疑,這樣不利于學生思路的拓展。因此,教師要努力讓學生變換角度,拓寬思路,更廣泛地進行質疑。質疑的對象除了詞語外,課題、句子、文章情節(jié)等都可作為質疑的對象。
三、“質”之有型,深化質疑
1.方向型質疑。這類質疑常用在新課開始,學生在初讀感知課文后提出自己想了解、弄懂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這些問題,使教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對于還沒有掌握質疑方法、養(yǎng)成質疑習慣的學生來說,這樣做尤為重要。
2.評價型質疑。學生的思維是有規(guī)律的。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學會用理性的邏輯判斷和推理去分辨是非。學會用評價的角度來質疑,可以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陶行知先生告誡我們:“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并使他們做到善于質疑,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學習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益無窮。
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石橋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