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香
作文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始終得不到明顯的進展,癥結(jié)究竟在哪里?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對學生修改作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高度重視?!拔恼虏粎挵倩馗摹?,強調(diào)的就是修改環(huán)節(jié)。但這里的“改”并不是指老師的批改。而是作者的自我修改,這兩者是完全不同性質(zhì)的修改,得到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別。教師的批改是告訴,而且大多不能當面向?qū)W生告訴、交流,于學生并無多大的促進。老師的告訴與學生的自悟比起來是蒼白無力、毫無生命的。久而久之,還會使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惰性,這是更為可怕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忠告老師們,千萬不能讓你的學生產(chǎn)生思維惰性?!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小學生要有修改自己習作的習慣和能力,這是很有指導意義的。我們絕不能用教師一廂情愿的批改代替學生的自我修改。
那么學生該怎樣修改自己的作文呢?我非常信服葉圣陶老先生說過的方法。有人請教葉圣陶怎么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笔裁唇小澳睢蹦?就是出聲地讀作文,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毛病。初次聽到這種說法,我也曾疑惑過,怎么讀就能發(fā)現(xiàn)毛病呢?實踐出真知,學生每次作文擬好草稿后,我就讓學生反復(fù)地念,邊念邊改,改好后再念,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一段時間實踐之后,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還真有了明顯提高。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與揣摩,我領(lǐng)悟到:出聲讀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調(diào)動學生語感幫助他們修改作文。語感是學生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語感只有在讀中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通過讀就能感覺出語句的流暢程度。讀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視覺器官,還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聽覺器官,使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激活了學生對語言的感覺。有些騙過我們視覺的毛病,不一定能騙過我們的聽覺;對于有些毛病我們未必看起來不順眼,但也許能聽起來不順耳;這也許就是通過“念”來修改作文的奧妙所在。
在激起學生修改自己作文興趣的同時,我向?qū)W生明確提出三個層次的修改要求:
一、通順表達正確,語句通順,這是作文的最起碼要求。許多學生在擬作文稿的時候,由于思維的不連貫,造成了表達的不順暢,顛倒反復(fù),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所以修改就非常必要。我要求學生讀中改。改后讀,直到自己感覺通順為止。經(jīng)過一輪修改,學生作文中以往常見的像“家里沒有人,只有我在家”這樣前后矛盾的句子少了,缺字缺詞,不知所云的句子少了;注意推敲詞語,將“總有幾個同學向我傳來異樣的目光”改為“總有幾個同學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的例子多了。
二、簡潔“刪繁就簡三秋樹”,在表達正確通順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再念作文,通過念來找出自己作文中雜亂無章的枝枝丫丫,一一加以修剪,使文章主體更為突出,語言更為簡潔。事實證明,反復(fù)地讀,學生一般都能做到這一點。有學生初稿中有這么一段話“有一天下了一場大雪,我去同學家玩,一出門就被雪滑倒了,我心里很不高興,我又回家換了一件衣服?!备臑椤坝幸惶煜铝艘粓龃笱?。我去同學家玩,一出門就滑倒了,心里很不高興,只好又回家換了一件衣服。”這樣語句簡潔了。
三、生動“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文章表達鮮明生動,會使文章增色不少,在表達通順簡潔的基礎(chǔ)上再上一個臺階,那就是生動形象了,當然這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高的境界,無需人人都要達到。但這一層次修改要求還是要提的,不然哪會出精品、出好文章呢?在這一點上,我不求一日之功;也不奢望畢其功于一役。而是持之以恒,點滴積累。努力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形成意識,久而久之必有所收獲。如在近期寫“我的煩惱”的作文中就有學生把原句“不知是因為愛看電視,還是愛玩電腦的緣故,我的眼睛近視了?!毙薷某闪恕安恢请娨暩愕墓?,還是電腦惹的禍,我的眼睛竟偷偷地與近視交上了朋友”。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達,其效果大相徑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每當看到這樣的句子,我就想,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的修改,哪來這么生動的語句、出色的文章呢?
如果說擬稿是粗坯的生產(chǎn)過程,那么修改就是打磨、著色的修飾過程,“念”是這個過程中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就能讓學生作文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提高。我始終堅信:好作文是“念”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