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燕
識字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養(yǎng)識字能力,能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由“被動地學”變?yōu)椤爸鲃拥貙W”,激發(fā)學生的主體精神,提高學習效率。因此,首先要求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并在識字過程中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使學生能做到愛學、樂學、輕松地學,堅決廢除以死記硬背、多抄多寫為主的不良識字方法。其次,要重視教給學生“活”的識記本領,掌握一定的識字技巧,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為今后的自主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
1良好的觀察習慣。良好的觀察習慣指的是觀察要有目的、有順序、要仔細、要動腦。識字過程離不開觀察,“觀察什么,怎樣觀察,觀察到什么”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習慣的著力點。通過觀察,認識事物,了解字形,知道字的音和義,并建立起音、形、義的聯(lián)系。形近字歸類則要求學生認真、細致觀察,迅速、準確地分辨相同部位的不同部件,并記住他們的差異。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時間,做到嚴格要求,讓學生自覺地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使他們覺得識字并不難,從而有效地減輕學生識字的心理負擔。
2認真的讀書習慣。識字往往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低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時。只喜歡看拼音,不愛看漢字,不注意識記字形;有的會讀、會背、不會寫,不理解。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就要提出明確的讀書要求:要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調動多種感官,做到眼看、口讀、心想、手寫,以加強記憶,增強識字效果。
3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隨著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學生識字量擴大了。為了確保識字的準確性,教師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在小學階段,學生掌握音序、部首和數(shù)筆畫3種查字典的方法。學生學會查字典后,教師要訓練學生熟練地查字典,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查字典的積極性。比如開展查字典大賽等以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興趣和能力。
4正確的書寫習慣。要識字,還要通過“寫”來強化對漢字的記憶,鞏固識字的效果。寫字前,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的結構,看清漢字的各部分,想想筆畫的順序,避免寫字的盲目性、隨意性。在寫字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寫字的姿勢,要求一筆一畫地寫,寫正確。寫完后認真檢查,要求學生檢查一下有無錯別字。
二、重視教給學生“活”的識記方法
1趣味化。一年級的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容易分散注意力,但很好奇,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創(chuàng)作兒歌,喜歡別人贊揚。如果我們在教生字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讀,一行又一行地寫,那么學生必然沒有興致,機械性的記憶容易忘記。因此,我就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把識字教學設計成各種游戲、活動,以“我能……”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記住生字。
(1)我能拆生字。根據(jù)生字的筆畫結構,把生字拆開成認識的字或筆畫。例如“在”字,學生把它拆成“土”,因為前面剛學了“土”字。又如“魚”,學生把它拆成“夕田一”,“夕”是魚頭,“田”是魚身,“一”是魚尾,“里”字拆成“日”“土”……我及時表揚拆得好的同學,并給予“小小建筑師”的稱號。
(2)我能猜生字。孩子的思維能力絕不比大人差,而且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大人更強。根據(jù)漢字的特點,我精心設計謎語,讓學生猜出生字,猜對的學生獎勵一顆小星星,還要求他也設計一個生字謎語給同學猜?,F(xiàn)在,他們能猜的字很多。
上小下大(尖)
大力士扛田(男)
兩人并排站著(從)
日月在一起(明)
(3)我能畫畫。一年級新教材安排了一些畫畫、連線,學生特別愛做。從中我受到啟發(fā),在鞏固某些生字時,讓學生看字想象畫畫。如:“朋”字,兩輪彎彎的月兒緊挨在一起;“秋”字,左邊是綠綠的禾苗,右邊是紅紅的火苗;“棵”,樹上長了果子;“芽”字,上面是小草,下面是牙齒……當認識顏色“紅、綠、黃、藍”時,我讓學生直接在字上涂顏色,一個個抽象的漢字變成一幅幅畫時,這些生字就牢記在學生心中。
(4)我們比一比。第一冊有17個單元。每個主題單元后有“評一評”的評比活動。我借助每次評比,延伸“識字比賽”,在書上的99頁、100頁《認字表》、101頁102頁的《查字表》里找出生字,寫在小黑板上,誰認得多,誰是本主題單元的“認字高手”。學生個個都想當“認字高手”,回家就好好復習,作好準備,因此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自覺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我會讀。孩子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能讓他們終身受益。我非常重視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晚上、雙休日閱讀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讀物。認識的字大聲讀出來,不認識的字,看拼音,或問爸爸媽媽。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對生字的認識日益鞏固。
2生活化、自然化。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直觀性較強、觀察分析問題能力較弱的特點,我試著在識字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新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發(fā)揮,久而久之,學生觀察、識字的興趣濃厚了。《烏鴉喝水》中有兩個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學生常常誤寫成“渴水”“口喝”。此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你為什么口渴?”“因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口渴?!薄昂人檬裁磥砗?”“用口”在分析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找到了答案。
再如學習13課《外面的世界》,教給學生許多認字的辦法,我充分利用學生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從身邊的草地牌、墻壁牌、衛(wèi)生牌、黑板報上找出認識的字。
通過這項實踐活動,學生感到書本上的字就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因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提供了更多的識字機會。